【梁世佑專欄】「躺平」與「內捲」,激起年輕世代的矛盾競爭

「躺平」和「內捲(卷)」是中國近年最紅的兩個詞彙,在現今天台灣的年輕族群中也常被使用,並轉換成自身文化的情境邏輯。

「躺平」體現的是阿姨我不想努力了,反正房價太貴、未來無望,不如就躺平吧,這是一種對現實的無言抗議。努力不會獲得回饋,更無法改變社會,不如就隨波逐流、放棄教科書般的崇高人生目標,每天做自己,開心追求小確幸。

躺平、內捲的年輕世代,社會競爭下的焦慮與挫折

「內捲」(involution)一詞主要由研究小農經濟的華裔美國學者黃宗智(Philip C.C. Huang)提出。在他的研究中,指出由於科技無法突破,導致追求土地勞力密集,雖然單位面積產量到達極限,但無法進化到工業生產。另一學者伊懋可(Mark Elvin)將其稱為「高水平陷阱」,成為解釋為何中國曾在許多科技領域領先其他文明,但最後沒能進行工業革命的原因。

或許黃宗智從沒想到,他研究闡述的「內捲」一詞會在將近40年後成為一個流行用語。在今天,「內捲」一詞則可定義為:「持續投入資源和精力,但無法產生價值和進步的競爭。」

「內捲」與「躺平」這兩個詞彙一個是代表「過度競爭」,另一個訴求「放棄競爭」 ,看似截然相反的詞語同時放於指稱同一群對象身上,呈現當代社會競爭白熱化的挫折感和焦慮。

焦慮pexels.jpg 圖/Pexels
焦慮pexels.jpg 圖/Pexels

不僅在中國,也體現在亞洲青少年族群身上。

例如近10年來亞洲內容娛樂中出現一個顯著的趨勢:也就是「轉生系作品」興起。這些作品有類似的劇情主軸:一位青年從小胸懷大志,懷抱造福世界的夢想,長大之後卻變成「社畜」,成為龐大公司體制中一顆極為平凡、可有可無的螺絲釘。

每天都在無止盡的加班、上司指責和同儕比較中痛苦掙扎,突然有一天遭遇荒唐的意外事件後轉生到異世界。

在異世界,他可能轉生成天神、魔王、勇者、史萊姆或一隻蜘蛛,但卻擁有了毀天滅地的能力和嶄新的人生,整個世界任其操控。而各種五花八門、光怪陸離的異世界作品大多獲得商業成功,更訴說著:這個現實世界沒有太多機會,只有在另一個世界才有希望。最近火紅的「元宇宙」,一個可以讓人進行社交、遊戲、工作的虛擬空間之所以讓人期待,在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說是對充滿疫情、戰爭和不確定性的現實世界中的反芻吶喊。

TikTok 圖/TikTok
TikTok 圖/TikTok

而我最近在抖音中注意到一個特別的趨勢,更體現了上述的「內捲」與「躺平」雙重現象。

個人帶貨直播+抖內成為對岸微電商主流,競爭也異常激烈。為了要營造真實感和臨場感,許多年輕妹子化好全妝、帶好補光燈等全套設備跑到戶外直播,可謂「天橋下的賣唱人」。

每位妹子各據一方,井水不犯河水,各顯神通本事,一邊唱歌直播,一邊同時線上線下雙模式抖內和賣各種文創商品,吸引線上觀眾和路過遊客打賞。

從白天直播到晚上,甚至午夜清晨也不間斷。即使氣溫驟降下起寒雨,路上已經沒有任何行人,但因為旁邊的妹子還在堅持直播,線上還有幾百幾千人在看,所以我也不能退,要繼續播下去,此時進入嚴重內捲了。

風大雨大還繼續唱,脫下厚重外套露出單薄舞衣開始跳舞,從螢幕中都能感受到那刺骨的寒冷和顫抖的歌音,或許實在太辛苦,所以深夜往往都能獲得更多打賞和粉絲。

在競爭過度的抖音上,此一現象又導致更多直播主使出渾身解數,更多妹子選擇在深夜寒風戶外繼續直播,或選擇看起來就十分危險的場地,甚至徹夜不歸。而長時間的直播更使她們都累得坐臥躺在路旁,既「躺平」又「內捲」,伴隨著無數夜不成寐的熬夜族,等待大都市的黎明曙光乍現。

讓我不禁想起以前的經典課文:「天這麼黑,風這麼大;妹子去唱歌,怎麼還不回家?」

  • 註:黃宗智最早翻譯involution時採用的是提手旁的「捲」,象徵投入大量人力密集,向內捲起來的產業過程;但後隨著簡體字傳播和流行文化使用時並無刻意區分,今天內卷(捲)通用。

責任編輯:傅珮晴、蘇柔瑋

更多報導
【專欄】今日台灣,明日中國?誰跟你內捲不內捲
TikTok在俄羅斯建了一道牆隔絕外界資訊,卻使得支持戰爭內容充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