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伊傲慢失荊州 英政局豬羊變色動盪生波

作者:洪鶴

梅伊召開內閣會議 吞敗後首項考驗 .(圖片來源:法新社)
梅伊召開內閣會議 吞敗後首項考驗 .(圖片來源:法新社)

英國首相梅伊(Theresa May418日出乎各界意料宣布舉行大選,企圖藉此鞏固個人領導地位,推動「硬脫歐」,但是她嚴重錯估民意,慘遭滑鐵盧,不僅葬送保守黨在國會下議院的過半優勢,與富爭議的北愛爾蘭「民族統一黨」(DUP)結盟的險棋,引發政局動盪,梅伊一意孤行誤判豪賭,在唐寧街恐來日無多。

60歲的梅伊早在牛津大學求學時即立下從政的志願,在以男性及權貴家庭子弟居多的保守黨,梅伊積極努力參政,謹慎踩跨每一步,2010年到2016年她擔任內政大臣期間強勢處理反恐及移民問題,令人印象深刻。

20166月保守黨黨魁卡麥隆(David Cameron)因為脫歐公投大敗黯然下台,當時公開力挺脫歐的倫敦市長強生(Boris Johnson)與司法大臣葛夫(Michael Gove)兄弟鬩牆,搶奪首相大位落空,梅伊趁勢而起,不費吹灰之力入主唐寧街。

梅伊接掌保守黨時在國會下議院650個席次,占有331席,擁有過半的執政優勢,眼見最大對手工黨的民調遠遠落後保守黨20個百分點,為拉抬個人的領導地位,消弭工黨及動輒以舉辦獨立公投要脅的「蘇格蘭民族黨」(SNP)對將啟動的脫歐談判掣肘,她一反不在2020年前舉行大選的承諾,決定提前舉辦大選。

在僅約七週的競選期間,梅伊的民意支持率隨著她公布連串富爭議的政見快速走跌,其中包括有資產的老人需自付醫療照護費用、取消學校免費午餐、刪減包括醫療在內的社會福利預算等,對民眾關心的經濟政策付之闕如,雖然她在民眾反彈後政策轉向,支持者震驚失望之餘紛紛出走,加上她拒絕參加電視辯論的傲慢態度,進一步衝擊保守黨的選情。

反觀原本極不被看好的工黨黨魁柯賓(Jeremy Corbyn),提出終止撙節措施大量投資公共服務,脫歐談判以優先保護英國經濟及人民生活水準,對企業及高所得個人增稅,廢止英格蘭大學學生學費,投入2500億英鎊振興經濟方案,將郵政、鐵路等產業收歸國有經營,並積極參與在全國各地數十場大型造勢活動,與選民面對面搏感情,政見獲得許多選民特別是年輕族群認同,支持率反彈回升。

這次大選在英國受到高度矚目,投票率達69%,創下自1997年以來最高紀錄。其中不少選民對保守黨去年貿然推動脫歐公投餘恨未消,決定以選票懲罰保守黨。

根據英國選舉委員會9日公布的最終統計資料,保守黨獲得318席,較選前減少13席,工黨262席,大增30席,蘇格蘭民族黨(SNP35席,大減21席,自由民主黨12席,增加4席,位在北愛爾蘭的「民族統一黨」(DUP)獲得10席,較選前增加2席。

沒有任何政黨取得超過半數席次,一如出口民調預測,英國出現自2010年以來首次「僵局國會」(Hung Parliament),梅伊拒絕下台,與立場極右的「民族統一黨」結盟,合組少數政府,被批評是「飲鳩止渴」。

根據協議,「民族統一黨」同意在經濟、安全等重要議題支持保守黨,但是「民族統一黨」反同性戀、反墮胎、否認氣候變遷等立場,不僅引爆超過64 萬名民眾聯署反對保守黨與「民族統一黨」合作,愛爾蘭總理肯尼(Enda Kenny)也警告,北愛爾蘭得來不易的和平進程可能受到影響。

梅伊將於19日透過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向國會的演講,說明新政府的執政方針,保守黨黨內部份國會議員不滿梅伊領導無方,痛失席次,已暗中計劃推翻梅伊。前財政大臣歐斯本(George Osborne)更毒舌直指,梅伊現在宛若是具活屍,下台是早晚的事。

工黨此次得票數較2015年大選大增逾300萬票,其中不少是年輕選民,創下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大選票數增加最多的一次,得票率占40%,也打破選前外界預估。柯賓原本搖搖欲墜的領導地位因為大選的突出表現確立鞏固,他堅持工黨有強大的民意支持,將聯合其它政黨在國會全力杯葛保守黨,深信自己仍有可能是新任首相。

梅伊新政府依法將有五年任期,但如果執政期間送交國會的法案不斷遭到在野黨否決,施政難以推動,英國很可能今年必須再舉行一次勞民傷財的大選,工黨可能進一步攻城略地拿下過半席次,奪回執政權。

英國與歐盟的脫歐談判也將於19日展開,梅伊在大選重挫代表她想推動的「硬脫歐」,亦即英國脫離歐盟單一市場及關稅聯盟的可能性降低,雖然「民族統一黨」支持脫歐,但為了繼續與愛爾蘭的貿易往來通暢,主張英國續留歐盟單一市場與關稅聯盟,梅伊若要「民族統一黨」的合作,勢必得調整脫歐談判策略。

續留歐盟單一市場與關稅聯盟有利倫敦維持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但歐盟可能要求英國不得限制移民人數及公民自由旅行、就業工作等權益,雙方的折衝樽俎恐難在預定的2019年春天完成。如果英國因政局動盪提出延後談判日程,或甚至改變心意取消談判,必須獲得歐盟27個會員國一致同意,程序十分複雜。

脫歐在英國政壇點燃的這把火,著實燒出了前所未有的不確定性。

新聞相關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