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洛尼是誰?僅高中畢業、稱與台灣「因誠摯友誼互相連結」有望成為義大利首位女總理 為何卻挨批民主開倒車?

義大利25日舉行國會選舉,義大利兄弟黨黨魁梅洛尼(Giorgia Meloni)確定勝選,有望成為義大利首位女性總理,引起國際關注。梅洛尼是誰?學經歷背景為何?對台、對中立場又是什麼?

延伸閱讀》義大利大選民主黨承認落敗 友台梅洛尼宣布勝選

義大利兄弟黨黨魁梅洛尼(Giorgia Meloni)宣布勝選,有望成為義大利首位女性總理。圖片來源:中央社
義大利兄弟黨黨魁梅洛尼(Giorgia Meloni)宣布勝選,有望成為義大利首位女性總理。圖片來源:中央社

梅洛尼是誰?高中畢業照樣闖出一片天

梅洛尼1977年於羅馬出生,父親是一名稅務顧問,在梅洛尼11歲時離家,之後母親一人在以工人階級為主的加爾巴特拉地區,將她和姊姊撫養長大。儘管梅洛尼只有高中學歷,但是她在青少年時期就展現對政治的興趣與天賦,15歲那年,因為看到一位打擊黑手黨的右派法官被暗殺的新聞,梅洛尼決定加入新法西斯保守主義政黨義大利社會運動(MSI)的青年陣線,在政治舞台初露鋒芒。

梅洛尼憑藉出色口才和個人魅力,於2006年當選義大利眾議院議員,當年她才29歲。兩年後,梅洛尼政治生涯再進一步,獲得時任總理貝魯斯柯尼(Silvio Berlusconi)延攬,出任青年和體育部部長,是義大利史上最年輕的內閣首長。

延伸閱讀》從4.4%到全國最大黨 極右翼梅洛尼當選義大利總理 創下多個第一

引義大利國歌另創政黨 梅洛尼有望成首位女總理

2012年,梅洛尼因為不滿自己所屬的自由人民黨黨內運作模式,以及貝魯斯柯尼的領導風格,於是決定和同僚另起爐灶,引用義大利國歌第一句歌詞「Fratelli d'Italia」(義大利眾兄弟),創立走極右路線的義大利兄弟黨。

梅洛妮不僅從2014年擔任義大利兄弟黨黨魁至今,今(2022)年更主導中右翼政黨聯盟(包含義大利兄弟黨、北方聯盟、義大利力量黨)在國會選舉中至少拿下43%得票率,而因義大利兄弟黨就占了當中的26%選票,梅洛妮被視為下屆義大利總理的不二人選。

不過,因為義大利總統擁有總理的任命權,最後是否確定由梅洛妮出線、成為義大利首位女總理,還需等待現任總統馬達雷拉(Sergio Mattarella)批准,新政府預計10月中旬前揭曉。

延伸閱讀》義大利可能出現首位女總理 梅洛尼走出右派新路線

梅洛尼向右走 遭疑民主開倒車

梅洛尼領軍的中右翼政黨聯盟,競選時打著「上帝、國家和家庭」的口號,以低稅收、結束大規模移民、維護天主教家庭價值觀、宣揚民族主義等保守政見,獲得選民認同;然而也因為太過向右轉,遭反對者質疑「民主開倒車」。

根據路透社報導,即便梅洛尼在選戰中否認將撤回墮胎和LGBTQ+權益的立法,但她仍舊強調反對同性伴侶收養和代孕。義大利的性別平權未來是否會受阻礙,牽動當地人的敏感神經。

延伸閱讀》義大利右派執政 法國憂墮胎等人權倒退

梅洛尼友台立場明確 稱與台灣「因誠摯友誼互相連結」

梅洛尼之所以引起國際注意,除了學經歷極具話題性,她的發言也是一大關鍵。梅洛尼選前接受中央社專訪時曾表示,台灣是義大利和歐盟的戰略貿易夥伴,倘若台海發生軍事衝突,顯然會對歐洲造成直接影響,歐盟應該運用一切政治及外交手段,全力施壓,以免台海爆發衝突。

梅洛尼更指出,自己領導的義大利兄弟黨與台灣「因誠摯友誼互相連結」,如果她上任總理,「毫無疑問台灣會是義大利的重要關切事項」,包括文化、觀光、公衛、科學和台灣領先全球的半導體產業,都是她想要探索的領域。

行動上,梅洛尼亦表現出友台立場,像是主動安排接觸台灣外交官。兩個月前,梅洛尼便在推特發布與我國駐義大利代表李新穎的合照,並寫道「始終與那些相信自由和民主價值觀的人並肩作戰」。李新穎也透露,雙方會面是義大利兄弟黨聯繫邀請的,「我們和所有政黨都保持聯繫,但和黨魁見面仍很難得」。

延伸閱讀》「極右派」梅洛尼對台友好 可望成義大利首任女總理

梅洛尼喊話限制擴張 陸大使館:借台灣問題說事

梅洛尼挺台的言行,自然引發中國大陸抗議。加上梅洛尼還曾提到「中國正在滲透世界各個角落」,誓言自己當選後,將限制中國在義大利與歐洲的擴張,並且無意再參與一帶一路計畫,中國駐義大利大使館便在官網聲明,「中方注意到一些涉台負面言論,借台灣問題說事、鼓譟對華強硬。中方對有關言論表達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更說「敦促相關人士認識到台灣問題的高度敏感性,切實遵守一個中國原則,避免向台獨分裂勢力發出錯誤信號。期待義大利各界朋友在推動中義關係方面繼續發揮更多積極作用」。

而梅洛尼對中國的態度,或許早就有跡可循。2008年梅洛尼擔任青年和體育部部長時,就曾批評中國對西藏的政策,呼籲義大利運動員杯葛當年北京奧運的開幕式,為此還遭到時任義大利總理貝魯斯柯尼的批評。

延伸閱讀》義大利極右政黨勝出 首位女總理主張防中制俄

實習記者:吳柏漢

核稿編輯:廖梓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