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宏基觀點》學貸免息?「害怕想起來」的真相是…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韓國瑜日前端出助學貸款,免除利息16億,由政府補助的政策,引發議論。   圖:翻攝自韓國瑜臉書(資料照片)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韓國瑜日前端出助學貸款,免除利息16億,由政府補助的政策,引發議論。 圖:翻攝自韓國瑜臉書(資料照片)

[新頭殼newtalk]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韓國瑜日前端出助學貸款,免除利息16億,由政府補助的政策,引發議論。

根據教育部估算,目前台灣有88萬人背負學貸,政府每年投入23億元預算,若全部補貼免息,預估要再增16億元。教育部長官質疑,免息政策恐讓沒急迫需要的學生貸款「套利」;藍委曾銘宗更擴大解釋說,按照教育部的說法,每位學生每個月「套利」265元。

高教工會說:學貸利息一個月僅約300至400元,弱勢生也有免息政策,學生真正的問題不在利息,而是學費本身;私立大學的學費高,政府補助卻低,總統參選人該解決的是高學費問題。報載:實踐大學校長陳振貴認為;學貸利息不是問題,但從大學立場出發,最大問題是「學雜費凍漲」,讓大學面臨財政壓力。面對民意壓力,沒有一個政治人物敢提出讓大學順應物價調漲學雜費;這是高教的大問題,卻沒有總統參選人提出解決之道。

諸位長官、校長、先進,包括韓大總統參選人,你們都錯了,全部都畫錯重點。

誠如高教工會說的,月利息不過幾百元,「免息」能差多少?高教工會認為問題在「學費」本身,也就是所謂的「本金」部份。只是實踐大學校長擺明了「打臉」,指「學雜費凍漲」才是問題;意思就是說學雜費還應該再漲,就是「本金」應該再貸更多!所以,一個希望政府補助而降低學費,另一個希望政府開放學費調整有上漲空間。這是不是「雞同鴨講」?

事實上,關於學貸和學費的重點,不在於利息、本金,88萬學貸族關心的是「還款」!

2018/9/1開始,社會新鮮人可以用輕鬆的方法還就學貸款。圖:教育部提供
2018/9/1開始,社會新鮮人可以用輕鬆的方法還就學貸款。圖:教育部提供

 

 

為減輕貸款人就學貸款還款負擔,行政院在2018年9月1日起,推動「只繳息不還本」及「放寬緩繳門檻」等措施,也就是說,學生在畢業後一年,開始還學貸本利時,可以因個人財務狀況,申請1至4年的「緩繳期」,期間僅要負擔利息即可。簡單舉個例子:某甲就讀大學4年期間借了就學貸款60萬元,除畢業後第1年僅繳息外,自第2年起的8年時間應償還學貸,網路試算後每月應還6545元的就貸本息,其中本金5970元、利息575元;若某甲符合「緩繳門檻」而申請緩繳4年,則該員於第2至第5年間,每月僅需還575元,至第6年起往後的8年,才需要月還6545。也就是說這某人應該在這緩繳的4年內「存下」28萬6560元。

6545看來也不多,575的利息也不算太高,那為什麼還要設立緩繳期?放寬緩繳門檻?緩繳的4年真能「存下」28萬6560元?28萬6560元又能幫助年輕人做些什麼?從這裡我們必須跳脫「數學」,而從社會經濟層面來思考這個問題。

根據勞動部今年5月底公布的數據,大學畢業生平均起薪2萬8849元,較前一年成長1.42%,續創新高。這麼「亮眼」的數字,就算就貸本息齊還也不到千位數的「零頭」,為什麼還要「緩繳」、「免息」?同樣是勞動部的數據驗證,2018年5月份15至24歲失業率11.54%、25至29歲失業率6.37%,平均青年失業週數為將近2年的21.08週。如果這些數字也算進平均起薪的話,會再拉低多少?

OK,我們也不必去糾結多少人拉低數字的問題,回過頭就看2萬8849元VS.6545元,大約是4.4的差距。也就是說,如果正常繳本息,就要拿薪水的1/4去繳學貸,剩下的繳房租、吃飯、交通等列計後,還有得「剩」嗎?還能買房?還敢生育?恐怕是閩南語俗諺說的「生食都無夠,哪有通曝乾」。

對於老百姓而言,「投資報酬」才是問題!如果能賺到6萬、9萬,6545佔月收入的1/10以下,那不會成為問題;甚至學費再漲一點,也不會是問題;當然575更不是問題。所以,筆者才會說包括韓大總統參選人在內的諸長官、校長、先進,你們全部都畫錯重點。重點是如何讓大學及碩博士畢業生能在社會整體經濟發展的狀況下,獲得更高的報酬。

根據勞動部2018年5月的統計青年從事「非典型工作者」計25萬人(15~24歲者19.8萬人,25~29歲者5.2萬人),占青年總就業者比率為11.45%。而所謂的「非典型就業」是指有雇主的「全職員工」以外的就業者,例如承攬外包、在家接案等,這種非典型工作工時少、收入低是極為普遍的現象;從滿街的「ubereats」和「foodpanda」來看,在固定的時間內(不管是誰,一天都只有24小時)要創造最高的收益,犧牲睡眠休息、拚單搶快,就衍生出其他的社會問題。而所學非所用則又是另一種社會現象。

foodpanda美食外送員。圖:張良一/攝
foodpanda美食外送員。圖:張良一/攝

 

 

世新大學社會心理系主任詹昭能在臉書上以「朋友的鄰居」舉例,「兩兄弟一個是台大電機研究所的碩士畢業,另一個是師範大學的機械研究所的碩士畢業,結果現在兩個都在保險公司當業務員拉保險」,委婉地說:壽險業務員是很棒的職業,如果成功的話,邊交朋友邊「賺大錢」,有何不可?電機碩士保險業務員或法學博士賣雞排,是不是浪費國家教育資源,不是本文想討論的重點,重點是在「生命找到自己的出路」的狀態下,捨棄原本的學有專精,改向另一個可能獲利豐厚的職業發展的「奇特」現象。

所有的答案其實呼之欲出。就是收入問題。賺得到錢,繳學貸、房貸、高級距稅賦都不是問題;賺不到錢,連幾毛錢的油價漲跌,差個十幾元的一大串衛生紙都會是問題。這政治人物們會不懂嗎?只怕是「捉小放大」拿不出解決之道的「害怕想起來」吧…

更多新頭殼報導
李佳芬學貸問題狂言 網友狠酸:不愧是韓國瑜老婆
反學貸免息 財長:年輕人還是要有承擔

更多追蹤報導
學貸免息恐成呆帳 李佳芬:「政府吞」
藍委嗆1年才20億 財長:不是免費午餐
學貸免息 黃創夏:從維多利亞學校做起
草包政策?2020可能真要喊韓總統
學貸免息套利?國民黨反擊不可能發生

今日推薦影音

______________

有話想說?歡迎投稿>>>【Yahoo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