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宏基觀點》數字會說話?!只是真話?還是假話?您得自己判斷…

[新頭殼newtalk] 俄烏開戰至今1個多月,《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3月31日報導,俄羅斯獨立民調機構「列瓦達中心」(Levada Center)最新民調顯示,自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2月24日發動入侵烏克蘭戰役以來,普丁在俄羅斯的支持率已從上月的71%飆升至83%。而同月份15日由國家支持的民調機構最新調查顯示,普丁支持度是74%。顯示俄羅斯人民對總統的支持度超過3/4、甚至4/5。但弔詭的是,3月6日獨立的俄國抗議活動查核機構OVD-Info宣稱,包括俄國太平洋港口城市海參崴(Vladivostok)、西伯利亞的伊爾庫次克市(Irkutsk)到遠東城市哈巴羅夫斯克(Khabarovsk),全俄有44座城市「串聯」抗議反戰。既然那麼多人反戰,又為何會去支持發動戰爭的總統普丁?

律師黃帝穎在其個人臉書粉專為這個極端矛盾的數字做了解答:
1.俄修法將反戰者,得重判15年徒刑。
2.俄逮捕反戰人士,已超過1萬4700人。敢反就抓!
3.接到電話民調,唯一支持普丁。如果不想被逮捕判刑的話!
事實是不是這樣?筆者不是俄羅斯人當然不知道!黃律師所言,的確言之成理,但也證實了民調是可以被「操弄」,從背景的恐懼,到取樣技術、命題設計,甚至忽略某些可能影響精準度的因素都是。

兵役議題因俄烏戰事再受公眾注意,圖為澎湖軍演。圖片提供:達志影像/美聯社(資料照片)
兵役議題因俄烏戰事再受公眾注意,圖為澎湖軍演。圖片提供:達志影像/美聯社(資料照片)

而由於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在台灣掀起兵役制度討論話題。台灣民意基金會3月22日公布民調,在20歲以上台灣受訪者中,認為「台灣役男服役是否至少要1年才合理」,有43.6%的受訪者非常同意、32.3%還算同意、10.3%不太同意、7.5%一點也不同意、6.4%沒意見、不知道或拒答。概略換算:有近8成的20歲以上台灣受訪者同意台灣役男至少要服役1年才合理,只有不到2成的受訪者不同意。而就年齡層分析,20至24歲族群對役期從4個月延長為1年,有5成6同意,不同意的2成6;25歲以上,同意比例都超過7成5以上,不同意比例幾乎都在2成以下。民調機構依規定揭露:調查由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負責問卷設計、報告撰寫、研究發現的判讀、及相關公共政策與政治意涵的解析;山水民意研究公司受基金會委託,主要負責抽樣設計、電話訪談與統計分析。訪問期間是2022年3月14日至15日共2日;以全國為範圍的20歲以上成年人;抽樣方法是以全國住宅電話用戶為抽樣架構,以系統抽樣加尾數2碼隨機方式抽樣;有效樣本1077人;抽樣誤差在95%信心水準下約正負2.99個百分點。並依內政部最新人口統計資料進行地區、性別、年齡及教育程度加權,以符合母體結構。經費來源是台灣民意基金會。

上述的數字看起來完全合理正常,民調機構認為「20歲以上的台灣人不分性別、省籍族群、教育程度和行政區域,都呈現一面倒的同意將役期延長為1年」。但是就在民調做完、公布的前一天,有媒體訪問最接近役齡的大學生的「意見領袖」,其中正反意見並陳。例如贊成延長役期的有台學聯理事、金門大學學生葉裴晏認為,4個月恐難強化武器裝備熟悉度、成功大學學生會前會長蔡一愷表示,訓練過短在戰時恐使作戰力量大幅削弱;反對延長的高雄師範大學學生會長蔡凡葦認為,兵役嚴重影響人生安排,且不能學到比外面好的技能、世新大學學生彭宬指出:瑞士遭強國環繞也採4個月兵役。但「共識」是「若訓練不精實,受訓10年也無法保家衛國」、「掃地4個月跟掃地1年,對抵抗外敵來說沒有差別」,再把問題拋回給國防部。筆者無法代為判斷這些學生意見領袖的看法、想法,該算非常同意、還算同意,還是不太同意、一點也不同意,不過猜測大概正巧不在1077取樣當中。

筆者職場裡有不少還在大學唸書的工讀生,某日筆者趁工作空檔,就「兵役延長一年」命題,分別對2男1女做了個「不負責任民調」。大三A男表示自己已服完4個月軍事訓練役,所以認為真要延長也跟自己沒什麼太大關係;大二B男則說「隨便」要延長就延長,但自己有貧血宿疾,是不是會通過兵役體檢都有問題;大三A女說曾經想過要去當職業士兵,因家人不贊成而作罷。筆者同樣無法判斷這幾位如果在民調機構答題後,會被歸類在那一個答案當中。

常常有人說:「數字會說話」,但是從以上的例子看到,被引用的數字往往是「各有所本」、「對已有利」,用來說服不知情、沒有利害關係的群眾;統計數據「背景資訊」如果不夠周全,那麼得到的數字也不過就是「GIGO」(將錯誤的、無意義的資料輸入電腦系統,電腦自然也一定會輸出錯誤、無意義的結果); 解讀數字更得憑藉說者的專業、用心與良心,否則數據就會遭人無心或有意的偏頗扭曲。政治學和傳播理論中著名的「沉默的螺旋」(spiral of silence)解釋若自己的觀點是公眾中的少數派,會產生不願意傳播自己的看法的狀況,避免被「貼標籤」;而媒體也會「放大」多數派的觀點,不管是「三人成虎」或是「眾口鑠金」。另外,「羊群效應」(Herd behavior)也是解讀數字者想塑造的,不管是選戰中的「西瓜偎大邊」或者《華燈初上》你看過沒?都是相同的原理、邏輯。

筆者無意去指責民調數字真偽問題,因為數字真的會說話,不過只是解讀者、引用者想說的話,至於是真話還是假話?是民調(ㄉㄧㄠˋ)還是民調(ㄊㄧㄠˊ)?就得靠自己判斷了。

對於六都首長施政滿意度僅61.4%,幸福感、光榮感在六都墊底。柯文哲表示:「市民的高標準要求,是進步城市的象徵。」 圖:翻攝柯文哲臉書
對於六都首長施政滿意度僅61.4%,幸福感、光榮感在六都墊底。柯文哲表示:「市民的高標準要求,是進步城市的象徵。」 圖:翻攝柯文哲臉書

最後再舉一個例子:平面媒體民調結果:台北市首都光環褪色,幸福感、光榮感在六都墊底。包括高房價、人口流失、交通壅塞、薪資過低等問題,「重傷」市長柯文哲。不過,說句公道話,高房價問題只有存在在台北市嗎?當台北找不出低廉的土地讓科技大廠蓋廠房時,就業人口自然外流不也很正常嗎?低薪問題不也只是被台北的高消費「突顯」出來罷了?以此責怪柯文哲,筆者以為是過於抬舉了他。就如同民調中說台北醫療資源豐富,這也跟柯文哲施政無關不是嗎?至於幸福感、光榮感,筆者北漂30多年,還沒練就「直把他鄉作故鄉」的功力,幸不幸福?光不光榮?說實話總有一層隔閡。民調設計時有沒有考量人口組成的背景因素?有沒有比較物價指數?這些是不是可以在同一立足點比較?值得再深思。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抓緊時機大罵柯文哲的議員先生、小姐,城市「光榮感」一定很低。特別說明,筆者自詡「柯黑」,絕非「柯粉」,2次都沒有投給柯先生,請勿亂貼標籤,謝謝!

更多新頭殼報導
楊宏基觀點》連質詢都不會?吳斯懷爭釣魚台「話語權」自成笑柄
楊宏基觀點》全民軍隊?蹭話題前請先做功課!全民國防不是全部去拿槍扛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