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宏基觀點》李前總統名言:民之所欲,長在我心 1126選舉最佳檢視鏡

前總統李登輝以「民之所欲,長在我心」為題於康乃爾大學發表演說。   圖:國史館提供
前總統李登輝以「民之所欲,長在我心」為題於康乃爾大學發表演說。 圖:國史館提供

[新頭殼newtalk] 1995年6月9日,前總統李登輝返回母校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歐林講座,以「民之所欲,長在我心」(With the People Always in My Heart)為題,發表演說。在年底九合一選舉將屆之際,「民之所欲,長在我心」這8個字可以說是檢驗這些政治人物的一面明鏡。這些人知道什麼是「民之所欲」嗎?有把老百姓想要的放在心裡嗎?還是只想抓權力、搶位子?

筆者是戶籍天龍國的台北人,對於柯市長過去7年多的「豐功偉業」簡單地說就是「無感」2字;筆者不是需要照顧的老人、家裡也沒有在學的孩子,對於很多所謂的社會福利,說實話沒有非常關心,或許這正是對柯市府政績無感的主因。但是,像筆者一樣的人,不正是台北最主要的基石?台北做了什麼能把我們留下來?事實上,筆者目前也僅是「名義」上的台北人,早在幾年前就選擇實際居住在鄰近的新北,之所以沒把戶籍遷走,說實話也只是怕麻煩而已。

根據統計,2018年移出的人口數,是1萬4000多人,2019年是2萬3000人,2020年突破4萬2000人,2021年翻倍的成長,達到了7萬8000人。台北市政府「冷冰冰」的官方數據顯示:截至5月31日止,台北市扣除原住民人口數後區域人口數為245萬3645人。他們關心的是:3位副市長將減少一人,第一選區(士林、北投區)和第三選區(松山、信義區)議員席次可能必須減少一席。筆者很想問問,這位號稱智商157的柯市長,從2018到2021,去零頭、不算2022,北市「淨流出」人口數達15萬7000人,扣除你們所謂「受疫情影響,2年內沒回國被除籍,從2021年底至2022年2月少了1萬9436人」;那請問剩下的13萬多人,為什麼選擇出走?如果加上類似筆者這種實質「移民」的,台北市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就像前面提到的,把問題推給無法預測的疫情,解決了柯市府部份窘境;接下來推給商業機制下的高房價,也是慣用手法。但事實上,台北市真的有人在治理嗎?2019年6月18日,筆者在《新頭殼》寫下「一「市」之不治,何以天下國家為?」當時筆者提到光復南路的巷弄內住家,水溝裡浮油、菸蒂並存,噁臭飄散;住戶「自力救濟」,用塑膠杯塞住排水孔、踏墊蓋住人孔蓋。現況呢?幾年前這條水溝連同水溝蓋整個重做;而拜疫情所賜,原本的餐飲店家,有關店易手的、有歇業防疫的。總之,沒有之前說的狀況;而且離選舉愈近,發包的工程項目愈多,鄰近的幾條巷弄也分別施作水溝整治工程。

那種發包、有工程款的項目,到地方選舉年,總有議員、里長會爭取「政績」,然後「花錢了事」解決一些問題。或許筆者該「阿Q」一些,樂觀地想想或許每4年會有一次改善的機會。但是另一個項目,就證實本該是分層負責、「滴滴答答」,本該不必勞煩市長,不會要市長親自動手,不必要市長「說一動,做一動」的小事,既然無法成為「有感政績」,那就沒人管、沒人問,等有不像筆者這種不識相的市民在體制外爆料,才有可能會找個人弄一弄。2019年時,筆者說「仁愛路和光復南路口的公車島,雜草長到將近1公尺高」;今年經過那附近沒多做停留,所以沒辦法說現況如何,但經常走的從內湖舊宗路上環東的引道旁,有棟夾縫中生長小樹,事實上已經讓上橋的駕駛「必須閃避」;周六從大直經過明水路、樂群一路往內湖走,那個水泥夾縫中生長的「草欉」,果真為都市水泥叢林增添不少綠意。但那事實不該存在,不知道會不會影響堤岸建築結構,但絕對影響駕駛用路人視野。

從Google Map地圖上都可以看到樂群一路基隆河堤防聯絡道雜草叢生「綠意盎然」。 圖:翻攝Google Map
從Google Map地圖上都可以看到樂群一路基隆河堤防聯絡道雜草叢生「綠意盎然」。 圖:翻攝Google Map

而更令筆者詬病的另兩件事是:一、市府官員或港湖區的議員們,有誰曾經繞過民權東路與行愛路口的那個文德派出所「走」上一圈?您將可以體會人行道工程品質之低落,原本建物就像是在小坡上頭,周遭石磚傾斜鋪設已經不好走了,還高低不齊、空洞、搖擺,雨天還會積水,有初老症狀的筆者在那個地方已「仆街」1次、踢到磚角踉蹌次數難以計數。這工程是怎麼驗收過關的?不是為市民通行設置的道路空間嗎?還是要市民「練反應」的娛樂設施?那就該豎個告示牌提醒不該走的請繞路!

第二件事事關雙北!實質「移民」的筆者現在每天通勤往返新北汐止與台北內湖之間,從住家到公司根據Google Map顯示相距僅7到8公里,但您能想像筆者每天得花2個多小時轉乘通勤嗎?被柯先生形容成「盲腸」的東湖線還沒個影子。或許有人會說那是內湖塞車噩夢,但筆者的上下班時間並不同於一般人,「無緣」體驗到那個塞人的狀態,所以認為純粹就只是路網建置不當所致!筆者只是每天必須辛苦為三餐的「艱苦人」,做一個人家不想要,晚上9點、10點才能下班的工作,可是有的客運公司說「末班車駛離」,有的客運公司說那叫「離峰時間」車距拉長,但事實是車上還是坐無虛席、無立椎之地,站在路邊等的時間比坐在車上的時間還要長,這就是雙北市對市民的「照顧」。而拜科技所賜,現在有APP可以查看車輛動態,在尖峰時期車班密集,每次打開都是「即將進站」;但在離峰時間,等個10來分鐘算稀鬆平常,重點是「每天不一樣」,同樣的時間下班、同樣的時間走到公車站牌,卻不見得等到同一班車,根本沒辦法預計出門、等待或是轉乘的時間。原本該讓人信任的公車,就像政治人物一樣變得毫無可信價值。

老百姓要得不多,一個平安、合宜、舒適的居住環境,一個可以獲得溫飽的工作,按規定繳費納稅讓政府把該做的事做好。「路要平、燈要亮」,就是這些小事讓前高雄市副市長李四川受人尊重。在市政層級,筆者才不想管你藍綠白,那些政黨間的恩怨情仇,筆者只想看誰能真正關心老百姓的生活,提出良善的解決對策,實實在在把事情做好。這一票11月26日才蓋得下去。

更多新頭殼報導
楊宏基觀點》俄烏戰教訓!打仗不是考試 熟背武器性能諸元沒有用…
楊宏基觀點》繞個圈就是衝著台灣!處心積慮的「非軍事行動」+走不遠的「福建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