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憲宏專欄】搶救未來:台灣應速成立「國家兒童少年研究中心」

一個社會有沒有未來,要看這個國家的兒童、少年受到照顧的程度。特別是在民主選舉的過程中,候選人政見中,到底有多少人提出保護兒童、少年的主張。在台灣「負面選舉」盛行的時代,兒少保護的議題,根本不在參選政客的視野之中,這是台灣深深的隱憂。

根據衛福部最新統計,近年來,兒虐通報案件逐年增加,2020年通報案件共有8萬3千多件,比前一年增加近1萬件,也就是說,平均每7到8分鐘,就有1名兒少被通報虐待或疏忽。

衛福部保護服務司長張秀鴛說:「各界很關心說,是不是因為疫情的關係,讓我們的兒少受到不當對待有增加,從這個數據上看起來,是有。」問題是,沒有疫情的情況,虐待兒少的數字就一直居高不下,各種凌虐的行為令人髮指。

進一步分析兒虐通報樣態最多者,是性虐待,占三成,包括家內跟家外,兩小無猜、未成年合意性交等;其次是身體虐待,包含不當管教等,占兩成四;以及照顧上的疏忽,例如讓孩子在外遊蕩等,有近一成。

根據衛福部統計,兒虐通報案件,從2003年「兒童少年保護法」公布當年的8千多件,到了2013年增加到3萬多件,2017年更增加到5萬9千多件。每年以增加10000件的速度在成長。

這是令人震驚的數字。

要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這是政府責無旁貸的責任。

兒童少年與家庭的問題不能分開,出現虐待問題,都是家庭出了問題,兒少是家庭中最弱勢,第一個陷入困境。這時只有政府根據法律直接介入,才能挽救。而從通報的過程,可以看到醫院是個重要的關鍵點。第一線的醫護人員一看就知道是不是家暴。他們依法必須通報。

問題是,可不可以防範未然?現在有緊急通報的專線113,可是問題家庭出事的,有些根本是剛剛出生的嬰兒,送到醫院時已經瀕死。法律是這樣規定的「學校、幼兒園應依兒童及少年保護通報及處理辦法第二條規定於二十 四小時內填具通報表以網際網路、電信傳真或其他科技設備傳送等方 式通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情況緊急時,得以言詞、電話通 訊方式通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這已經是目前設想「最前綫」的通報機制了。看就知道「遠水救不了近火」,幾乎沒有預防的可能性。

有專家已經注意到社會追蹤不足,雖然說現代科技沒有問題,可以加強,但是,問題在執政者有沒有決心面對這個重大的議題。

整個搶救受虐問題或,提早發現問題的主結構,其實是醫院,可是台灣兒童少年的專門醫院不足,大約只有30%專業醫師能夠在大醫院工作,大多數有能力的醫師都開業去了。政府如果有決心就應該整合這個力量。讓全國兒少專業醫師能夠成為保護網。

小孩六歲以前國家養的主張是個必須考慮的想法,蔡英文總統在2019年曾經宣布「0到6歲國家一起養」政策,承諾育兒津貼加倍至5000元,補助年齡擴大至0到6歲,相關預算也從當時600億元要逐年增加到1000億元,這錢只能微微減輕家長負擔。表示民進黨政府有感覺到問題必須面對,但光這樣的「津貼」,不可能讓兒少受虐通報案件下降。為德不卒,恐怕更非治本之道。

聯合國的UNICEF 目標與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對於兒童少年的福祉有十分成熟的見解。強調各國政府應該不停的「促進、研究、改善」這是屬於國家「道德上、實際上的絶對必需」(moral and pragmatic imperative )。

與OECD國家相比,2014年「台灣健康聯盟」曾經調查33項指標,在兒童各年齡死亡率、過重肥胖、事故傷害、出生體重不足、單親家庭、家中藏書數、自覺生活滿意度的排名嚴重落後,甚至是最後一名。

依據這樣的落後現狀,台灣應該成立「國家兒童少年研究中心」才足因應今天台灣面對的兒少問題。從醫療、教育、專業人員培育、數位科技創新的全方位角度急起直追。

在這之前,以國家兒童醫院為三級後送醫院,另以民間善款加上國家經費,設立區域開放式二級兒童醫院,18歲以下身心照護皆以特別費支出,包括兒科診所,考慮父母或醫護單位不必經由健保制度即可施行兒少醫護。這是由下向上的短期可行方案,將來可和由上而下的「國家兒童少年研究中心」接軌。

台大教授呂鴻基與李遠哲博士都很重視這個問題,也因此拜會過行政院長蘇貞昌,也組成了「台灣兒童健康促進聯盟」為搶救兒童少年的出路出面呼籲,可是,目前在行政院林萬億政委主持的相關會議中,所討論的政府兒少專責部會,層級都太低,不足以解決困局。因為不是只有健康議題還有教育及科技發展的議題,就政府來說是跨部會跨領域的多元項目。多年前,「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直屬行政院長的作法,就是因應措施的典範,很値得參考。

這是個時代的「大里程挑戰」,所究竟的是搶救國家最重要的未來,兒童與少年。台灣應速設立「國家兒童少年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