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秉儒》教材竟公然歧視原民!

楊秉儒》教材竟公然歧視原民!
楊秉儒》教材竟公然歧視原民!

【愛傳媒楊秉儒評論】「花蓮這一帶有很多山地同胞,像阿美族,他們的文化本來很落後,可是由於政府的輔導,現在他們的生活、教育都有很大的進步了。我希望不久以後,他們能和平地人一樣。」

「山地同胞」?「他們的文化本來很落後」?不要說拉娃谷幸、Abao阿爆看了會生氣,連我這個從漳州渡海來台的福建人,看得拳頭都硬了。

這是「童心幼教文化 」2008出版的《小學生作文指導》,雖然不是國家審定教材,只是學校讓學生帶回家作為「課外讀物」的補充教材;而且,這與何年出版、由哪個政黨主政時期出版,也沒有太深的關聯性,因為13年來,歷經政黨輪替,這些「課外讀物」還是出現在很多公共圖書館等公共閱覽空間裡,供民眾借閱瀏覽。

伍麗華立委說得沒錯,不論教科書、教材、補充讀物、課後習作,它都是一種媒體運用形式;教育人員、建築、 生活常規、標語圖像、圖書館館藏,更是「再現」社會文化和知識的管道和工具。

學校作為一種正式的社會化機構,課程教學往往被視為具有權威性和正當性,教科書的內容被奉為「正確知識」,一旦傳達錯誤、偏差、不完整的訊息?一旦隱藏某一族群的興趣和利益?一旦以合法化知識的包裝傳遞某一族群的文化霸權?學生長時間浸潤其中,是一種很可怕的認知作戰。

長期以來,國家主流教材對於原住民各族群文化的美好、才智貢獻疏而不見,新聞媒體也都共同缺席,加上教師如果缺乏多元文化素養,更容易加深學生對原住民的負面印象。

我實在不知道我們有什麼資格說這些臺灣原住民的文化很落後,三百多年前,我們的老祖宗來到臺灣這片土地上,還有吃原住民的人肉和內臟(番下水),並將吃剩的人骨,熬製成藥膏(番膏)的風氣,這風氣在當時的台灣相當難以禁止。

胡傳(字鐵花,胡適的父親)曾任台東直隸州知州(現花東地區,清領區域的最高官員,正五品),其所撰《臺灣日記與稟啟》一文中有記載相關事蹟:「民殺番,即屠而賣其肉,每肉一兩值錢二十文,買者爭先恐後,頃刻而盡。煎熬其骨為膏,謂之『番膏』,價極貴。」這種風氣,歷經「明鄭時期」、「清治時期」,一直到「日據時期」都還有所耳聞!我們的祖宗連人肉都吃了,憑什麼說別人的文化落後?人民之心,這是天方夜譚吧?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照片為拉娃谷幸臉書截圖

●評論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