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茂林內在英雄之旅 感受藝術的能量與張力
記者劉昕翊/臺北報導
2023年末壓軸大展「神救援:楊茂林的內在英雄之旅」將於11月4日至明年1月14日,在臺北當代藝術館登場,展出近90件作品,並首度跨域合作,打造具3D視覺影像與聲景雙重沉浸體驗的劇場裝置,邀請觀眾逐步走進楊茂林不同生命階段的轉變軌跡,感受其永不停歇的藝術實踐能量與張力。
展覽今(3)日舉辦記者會,邀請策展人龔卓軍、藝術家楊茂林出席。此次以「英雄旅程」的敘事結構,圍繞著「瀲灩之魂」、「黯黑的放浪者」與「花落春未盡」3個核心軸線展開,重新審視藝術家楊茂林橫跨50年的創作心境之旅,且展中輪番上陣的救援角色,除反映出其對當代神祇的多重訴求,以及對人類與自然界關係的深刻探討。
其中,2件身著鎧甲重裝的鬥魚銅塑《魂闘士–湄南河之月》與《魂闘士–浪花冠太郎》,是楊茂林「瀲灩之魂」的序章前奏,是其對自身生命本質的映照,清楚地映照創作者的過去與現在;「花落春未盡」則是楊茂林走出畫布的框架,拾起各式原木繪畫開創的抒懷主題系列,作品皆刻意保留原木不規則的形狀、質地與肌理,再現臺灣特有的原生動植物,例如百合、雲豹、黑熊、臺灣帝雉等,更同時在周圍的海面與天空中穿插不同年代入侵臺灣的艦艇、戰機或是星際戰爭電影中的星艦,呈現臺灣歷史。
「黯黑的放浪者」是楊茂林漫長創作道路上首度回視自我探索與挖掘的系列主題,除畫布上罕見的深海物種鮟鱇魚、大王魷魚、大眼鯛等,也有以深海魚為主角的各式銅塑魚體,鑲嵌著透光琉璃材質與LED光,更特別結合楊茂林小時候最喜愛的童話故事《綠野仙蹤》奧茲國的冒險人物,各自駕駛著深海魚艦艇,宛如藝術家自身形象的隱喻投射,組成一群浩浩蕩蕩的艦隊,朝向尋道的旅程挺進。
另楊茂林精心打造作品《神救援》,展間的雕塑群像,是楊茂林年少時期喜愛的卡漫角色,改以木雕與繪畫結合,並晉升為神祇等級,每尊神祇的背後則是臺灣地景與靈獸形象,承載著藝術家對於在地情感的眷戀與認同;牆面上巨幅的動態影像,則是攜手白鹿動畫工作室與聲音藝術家陳昱榮跨域合作,創造出3D視覺和音效的雙重沉浸體驗,進一步突顯作品的潛在神學意涵。
2023年末壓軸大展「神救援:楊茂林的內在英雄之旅」在臺北當代藝術館展出。(記者劉昕翊攝)
展覽今(3)日舉辦記者會,邀請策展人龔卓軍、藝術家楊茂林出席。(記者劉昕翊攝)
2件身著鎧甲重裝的鬥魚銅塑《魂闘士–湄南河之月》與《魂闘士–浪花冠太郎》,是楊茂林「瀲灩之魂」的序章前奏。(記者劉昕翊攝)
以深海魚為主角的各式銅塑魚體,特別結合楊茂林小時候最喜愛的童話故事《綠野仙蹤》奧茲國的冒險人物,朝向尋道的旅程挺進。(記者劉昕翊攝)
「花落春未盡」是楊茂林拾起各式原木繪畫開創的抒懷主題系列,刻意保留原木不規則的形狀、質地與肌理,再現臺灣特有的原生動植物。(記者劉昕翊攝)
楊茂林精心打造作品《神救援》,展間的雕塑群像,是楊茂林年少時期喜愛的漫畫角色,改以木雕與繪畫結合,並晉升為神祇等級。(記者劉昕翊攝)
牆面上巨幅的動態影像則是攜手白鹿動畫工作室與聲音藝術家陳昱榮跨域合作,創造出3D視覺和音效的雙重沉浸體驗。(記者劉昕翊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