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極端氣候+糧食大減! 植物工廠成全球趨勢

極端氣候下,全球糧食生產受嚴重干擾,糧食進口國憂心忡忡,尤其國土有限,人卻來越多的情況下,問題也越來越棘手,這也讓植物工廠效應再擴大,新加坡甚至開始在大樓裡面種稻,而其實台灣很早以前就投入了這項產業,相關的技術也相當成熟。

圖/TVBS
圖/TVBS

台大植物工廠研究學生黃勤威:「那水耕菜是要給植物需要的營養,這樣的話就是有助於減少,土壤裡面的重金屬汙染,以及微生物的感染。」

從水質到光照時間,每一個環節,都要仔細監控調整,種植葉菜但跟傳統又不一樣,因為他們是,穿著無塵衣的科技農夫。

台大植物工廠研究學生黃勤威:「就每一週就採一層採完了過後,我們會把就上面的洗淨之後,再把育好的苗就差不多兩週這樣,把它移植上去然後就進行栽培,這樣的話我們可以達到就是穩定的量產。」

圖/TVBS
圖/TVBS

緊盯每一株葉菜的生長進度,跳脫難以控制的大環境變因,不受劇烈天氣害蟲等影響,植物工廠幾乎成了能保證,糧食供給的正向來源,有台灣植物工廠之父,美稱的台大教授方煒,也持續看好。

台大生物產業工程系教授方煒:「台灣在這一塊是滿強的,植物工廠的成本相對會比較高一點,所以我們會種都是高單價的作物,生菜類的作物,另外就是比較高營養價值,這個我們是叫機能性的作物。」

跨出傳統框架的植物工廠,台灣腳步走在很前面,成熟的科技甚至成了國外參考範本,尤其隨著土地使用漸縮,加上氣候變遷的影響,「糧食革命」正在全球激烈發酵中,以國土極度有限的新加坡為例,僅能騰出1%國土為農地,90%糧食都得仰賴進口,積極未雨綢繆下,為提升糧食自給率,就得想辦法發展「垂直農業」,發展在大樓裡種稻計畫,測試研究已經在今年2月完成。

台大生物產業工程系教授方煒:「(台灣)糧食作物技術上可行,但是經濟上不推薦,因為糧食作物它需要的生長時間比較長,植物長的也比較高,它需要的光量也比較強,譬如說它需光量會是萵苣類三倍,植物的高度也會是萵苣類的三倍,再加上價格它價格可能還沒有我們萵苣的10分之1,所以比較起來它是270倍的不利,所以你要我種糧食種物可以啊,但是但是除非外面的露天都沒辦法種,海水整個倒灌上來或怎麼樣。」

要種稻台灣不是做不到,只是整體條件考量後並不符合經濟效益,而透過植物工廠立體化栽培,用最小的土地面積,生產最大量的種苗與短期蔬菜,市場接受度是已經越來越高。

圖/TVBS
圖/TVBS

台灣植物工廠老闆陳志弘:「大賣場上面的成績,在餐廳上的需求,我可以保證這每年都幾乎10到15%成長,接受程度100個人應該有20個人知道,植物工廠是在做什麼,接受程度也是越來越水漲船高。」

隨著人口持續增加,糧食卻沒有跟著成長,用植物工廠技術超前部署,在科技的加持下,人類正試圖為未來生存爭取更多空間。

更多 TVBS 報導
挑這些買就對了!10大新居落成入厝禮 教你送進心坎裡
太空農業跨出一大步!科學家首度用月球土壤種出植物
居家防疫養植物好療癒!5大熱門植栽一覽 明星最愛種它
《TVBS國際+談全球》印度搶當世界糧倉哪招?植物超能力顛覆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