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冠永續》養蝦也能無人化?艾滴科技善用智慧科技為養殖業找勞動力解方(上)

艾滴科技善用智慧科技為養殖業找勞動力解方,更實現蝦電共生的永續未來。   圖:樹冠生活/提供
艾滴科技善用智慧科技為養殖業找勞動力解方,更實現蝦電共生的永續未來。 圖:樹冠生活/提供

[新頭殼newtalk] 許多人不知道,其實三、四十年前,台灣不只素有「養蝦王國」美譽,更以年產量近十萬噸,約佔當時全球產量五分之一,不只大量出口海外,養殖技術更是首屈一指。然而,一場蝦瘟衝擊養殖產業,至今相比全球約450萬噸的蝦需求,台灣產量僅達2萬噸,不只無法滿足內需,還必須倚賴大量進口,才能人人有蝦吃。

如今,宜蘭頭城有一群高學歷青年,成立艾滴科技,以水質監測系統起家,整頓荒廢養殖場為基地,透過精密水質監測系統、自動化投料設備、無人化智慧管理等獨家技術,開創邁向無人化養蝦的永續未來,正以科技軟實力,考量環境保護價值,持續飼養無毒、無添加的台灣蝦,準備將昔日養蝦王國轉型科技農業王國!近年更搭上「漁電共生」風潮,提供「一站式養殖」服務,養蝦兼發電,實現農業科技轉型的可能。

花了幾年時間,艾滴科技的養殖技術在宜蘭研發場中漸漸成熟。

研發無人化智慧養蝦技術!推動農業永續轉型!

「我們的核心目標是要透過科技,走向無人化養殖。」短短一句話,艾滴科技創辦人余萬洲一語道出克服養殖產業長年困境的解方,並指點通往永續經營的關鍵。

探究台灣蝦類養殖的困境,不難發現養蝦最初勢必面對「看天吃飯」的挑戰,多以室外養殖的傳統模式,不只容易遭遇天候、溫度、水質等因素影響,更讓蝦群時刻暴露在疾病的風險當中,往往會因鳥類排泄物的關係,就讓一整池蝦苗遭受「池蝦之殃」,而隨病毒長年累積,就會逐年影響養殖產量,直到蝦農發現入不敷出,就只能放棄既有蝦池,另闢養殖池。而養蝦的挑戰,自然不只在於環境與技術,更需要考量農業從業人員高齡化與缺工問題,以及生產成本高,而無法與進口通路抗衡之發展阻力。

艾滴科技養殖的白蝦。

看見問題,余萬洲說:「就既有技術來說,養蝦的經驗顯得十分重要,而我們嘗試做的,是想跳脫經驗法則,透過科技化、標準化來進行,無人化就是具體解決方案。」於是,發揮學術研究背景,先將養殖基地從室外拉進室內,目的在於有效管理環境因素,解決看天吃飯的不確定性;再者延續自身研究成果,善用水質監測系統技術,將過往鑲嵌於蝦農身體,進而難以言傳、難以傳承的經驗技術,轉譯為可以量化的數值統計,透過解構傳統技術的多元面向,成為可以複製的科技模式,不只易於管理疾病問題,也實現「預防大於治療」的養殖原則,更以此克服過往技術難以傳承的產業隱憂。最後再透過自行研發的自動投料系統、自動排污系統、影像辨識、超音波感測器等自動化設備,在產線上減少參與人力,逐步實現無人化可能,都是從根本改變養殖產業的思維。關於未來無人化與智慧轉型,余萬洲更分享:「當數據累積足夠,未來可能透過AI來下養殖決策,屆時會是全世界第一個透過AI下決策的農業公司,約2024年就有機會達成。」

創辦人余萬洲親自檢查智慧養蝦的相關設備。

養蝦的種種挑戰,沒有沖熄余萬洲的熱忱,抱持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的態度,持續優化技術,更從中體悟出生態系中牽一髮而動全身、環環相扣的大智慧。當問起養蝦最核心的關鍵是什麼?余萬洲回答:「其實把水管好就沒問題了,但水要好,裡面起碼關乎四十個以上的數值,個別管好都很簡單,但要一次管好全部就不容易了。」原來余萬洲的養蝦事業,正如同開創一套模擬生態系統,必須從整全視角切入,不只要素缺一不可,還得衡量要素間的交互影響,才能找到其間平衡,如同算紫微斗數一般,要權衡多項變動因素,才能有效掌握。

【文/樹冠生活提供—原文看這邊】

更多新頭殼報導
樹冠永續》養蝦也能無人化?艾滴科技善用智慧科技為養殖業找勞動力解方(下)
樹冠永續》走一趟以永續為名的旅行:專訪島內散步創辦人邱翊(上)
樹冠永續》擺脫公益產品的悲情行銷!「Tribake樂芽」用美味甜點收服懂吃大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