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的工具:各國地圖大不同?

(德國之聲中文網)在地理課上,學生們經常被要求通過畫地圖學習國家、邊界、城市和河流位置。印度學童在畫印度地圖時,可能會用藍色線條標注恆河,再畫個大黑點代表首都新德裡。在畫北印度時,他們被教導要囊括克什米爾全境,而實際上印度、巴基斯坦和中國都對該地區提出主權申索。

印度學校甚至會避談克什米爾絕大多數地區其實是由巴基斯坦管轄的這項事實。印度學生不會學到,由印度控制的克什米爾地區的部分人民正爭取獨立,甚至希望被納入巴基斯坦領土。

不少印度人是在成年接觸到外國刊物或外國出版的地圖後,才首次認識到這些地緣政治爭議。在印度流通的地圖若不符合官方版本,可能遭到刑事處分。

延伸閱讀:克什米爾問題ABC

現代地緣政治影響對印度的影響可追溯至大英帝國殖民時期,曾經的"土邦"查謨和克什米爾邦在1947年印巴分治後被分割。

克什米爾的歸屬在巴基斯坦同樣是敏感問題。在官方地圖上,查謨和克什米爾被劃分在巴基斯坦領土中。與印度版地圖相反,巴基斯坦地圖指出了邊境地區懸而未決的領土歸屬問題,上頭標志了"爭議領土"或"未定義邊界"等字眼。

“地圖民族主義”

印度和巴基斯坦不是"唯二"將地圖作為政治宣傳工具的國家。許多亞洲國家都出版了與現實存在出入的地圖。

國際地圖學協會會長、聯合國全球地理空間信息管理專家委員會(UN-GGIM)創始成員特雷納(Tim Trainor)對德國之聲表示,地圖可以影響人們對於世界的看法。

"地圖非常強大,多數人在看地圖時會假設上頭的信息是正確的。"

地圖是政治宣傳的有效利器。德國作家烏特·施奈德(Ute Schneider)在其著作《地圖的力量》(Die Macht der Karten)一書中指出,世上並不存在"客觀"或"公正"的地圖,因為"地圖是權力的工具"。

地圖甚至能引起兩國之間的齟齬。例如,東南海許多國家對2019年上映的電影《雪人奇緣》(Abominable)作出強烈批評,因為其中一幕的背景是中國主張的南海"九段線"地圖,將台灣和整個南中國海繪入中國領土中。

延伸閱讀:九段線惹禍!越南叫停好萊塢動畫片

中國聲稱對南海擁有歷史主權,但台灣及其他南海國家則駁斥中國的主張。2016年,海牙國際法庭在菲律賓提出的南海仲裁案中,判決中國的南海主張違反國際海洋法。

留心看地圖

各國的許多地圖所繪制的邊界不准確、片面或在國際上不受承認。例如,朝鮮和韓國皆宣稱擁有整個朝鮮半島。泰國和柬埔寨多年來就柏威夏寺附近的邊境地區歸屬爭執不休。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千島群島的部分地區被並入前蘇聯版圖。但日本在地圖中將千島群島納入領土範圍。在一份正確的日本地圖中,千島群島應該被標記為俄羅斯領地,或至少被稱為爭議領土。"日本最北端"的說法具有誤導性。

地圖學專家特雷納表示,為了避免偏頗的情況,應以審慎負責的方式制圖。首先必須澄清的是,制圖師並不負責定義邊界。邊界範圍的劃定應該是政府間通過協定和合約達成。

特雷納指出:"世界上並沒有一個邊界界定的權威。"所以在看地圖時應該時刻留意:"制圖的是誰?目的為何?"

一份好的地圖包含劃定邊界的信息來源以及制作日期。美國地質調查局就提供了一個良好示範。在地圖左下角,制圖師羅列了地圖中街道、名稱和邊界等所有內容的信息來源。

谷歌地圖的依據

聯合國也意識到制圖的政治敏感性。所以聯合國的官方制圖處"聯合國外勤支助部制圖科"在發布的地圖上寫上免責聲明:"地圖顯示的疆界和名稱,並不意味聯合國的官方認可或接受。"

多年來,谷歌地圖一直是最被廣泛使用的網絡導航工具。它不僅是私人用戶的地理信息來源,也是科研和新聞研究的基礎。

但線上地圖同樣受到政治左右。2014年,Knight-Mozilla開放新聞項目(OpenNews)證實,谷歌會依據用戶所在地調整地圖。這意味著一名在印度的用戶所看到的世界,與中國或巴基斯坦用戶不同。

德國之聲曾詢問谷歌如何處理有爭議的邊界。谷歌表示,其地圖會盡可能呈現出邊界爭議。該公司在回復給德國之聲的一份聲明中寫道:"如果我們擁有當地版的地圖,會依據當地的疆界名稱規則。我們制作的不是標准地圖,只是呈現基本事實。"聲明還指出:"我們不會改變或劃定邊界,而是與數據提供者合作,以獲取最佳的邊界定義。"

但谷歌沒有透露究竟誰是"數據提供者",負責畫出底線的又是何人。針對德國之聲後續提的問題,谷歌並未做出回復。

2020年1月,谷歌前經理拉熱內斯(Ross LaJeunesse)表示,谷歌被要求遵循中國的地圖法規。拉熱內斯在博客平台Medium上寫道:"中國政府不僅要求全面取得公司的用戶數據和基礎架構,還希望各公司全力配合,確保中國用戶只能看到符合政府規範的內容。"

作者: Rodion Ebbighaus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