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史上第一位女總理誕生:權鬥黨爭內外交逼,她能實現理想中的歐洲願景嗎?

作者:舒舒/從歐洲看世界

歐洲時間 2019 年 7 月 16 日將近晚上 8 點,在經過了緊張漫長的等待後,現任德國國防部長烏蘇拉.馮德萊恩(Ursula van der Leyen)獲得歐洲議會 383 張贊成票(過半數門檻 374 票),驚險成為未來 5 年的歐盟執委會主席(又稱歐盟總理)。

她是歐盟自 1958 年設立此職以來,歷史上第一位女性總理。更在一上任時,便等於解決了歐盟自今年 5 月底以來「總理人選持續難產」的危機,或許在未來,她也將成為帶領歐盟前進的關鍵推手。

然而,對於這位曾任德國「家庭事務、老年、婦女及青年部」(BMFSFJ)、「勞動及社會事務部」(BMAS),現任國防部長的專業女性官員而言,這個「歐盟總理」要職卻得來不易。

馮德萊恩的父親 Ernst Albrecht(註一),不但是德國邦長退休,更曾擔任歐盟「競爭部長」要職。耳濡目染下,馮德萊恩可算出身於「歐盟政治之家」。

由於父親的工作,她在歐盟首都布魯塞爾度過童年時代,更在「歐洲學校」(註二)接受啟蒙教育,是德國政壇少有的德法雙母語、且精通多國語言人士。

這樣一位家學淵源深厚、又具長期公領域實務經驗的政治專業人士,在部分人士眼裡甚至還有「性別加分」——具備了這種種擔任歐盟總理的「條件與資歷」,為何馮德萊恩的任命過程,仍驚險萬分?

甚至,在其任命過程的背後,更牽涉了德國政壇內部的「窩裡反」、歐盟機構間的權力鬥爭、「德法共識」等因素。這又是為什麼?

出色履歷過關斬將,最後卻遭自家人「扯後腿」

比較歷任「歐盟總理」的產生過程,馮德萊恩算是戲劇性十足。

由於一向意見分歧的「歐洲理事會」(暱稱「 28 國元首俱樂部」),在本次歐洲議會選舉落幕後,不願再採行過去「首要候選人」的方式進行總理選舉(詳見後文),因此自今年 5 月底以來,這個歐盟的重要職務始終懸缺。

之後,在歐洲理事會否決了一個又一個候選人後,終於以 27 張贊成票對 1 張廢票的近乎壓倒性結果,指名馮德萊恩「一人參選」,可算破天荒——更不可思議的是,投下那唯一 1 張廢票的,竟是她的母國德國。

此外,據媒體披露,馮德萊恩是德國總理梅克爾和法國總統馬克宏在今年 7 月大阪G20 高峰會時,雙方秘密協商後同意的候選人之一,滿足歐盟主軸「德法共識」的基本條件——因為她流利的法語能力,難得地受到挑剔的法國人青睞;對於德國而言,更是難得能在歐盟要職安插「自己人」的機會。

但為何到了最後,梅克爾卻反而在表決時棄權?

關鍵出在如今德國政府內部的不同調——更準確的說,是聯合執政的社民黨正陷入「群龍無首」的處境,而基民黨則被迫要「配合演出」:

檯面上,梅克爾是德國總理,德國最高行政首長;然而,由於其帶領的「基民黨/基社黨聯盟」(CDU/CSU)在 2018 年大選失利、又頻遭其他小黨拒絕,迫使她必須和第二大黨「社民黨」(SPD)組成聯合政府。因此實質上,如今梅克爾政府的重大決定,均必須獲得社民黨的同意,尤其是該黨負責的外交領域。

然而,自從上次選舉社民黨大失血後,該黨就一直處於黨內內訌、黨主席持續換人的窘境。在黨主席從缺、黨內事務由 3 位大老共同主持的情形下,社民黨對內意見分歧、對外沒有共識。

因此,德國政壇知情人士透露:馮德萊恩的提名案,梅克爾雖在事前諮詢了社民黨的意見、卻無法在第一時間內得到該黨的背書。導致為了平息國內潛在的更大紛爭,梅克爾被迫在歐洲理事會的「歐盟總理提名投票」時,對自己的候選人棄權。

而果不其然,在歐洲理事會的提名公開後,社民黨和德國第三大政黨綠黨,覺得沒受到梅克爾的尊重,因此大力杯葛馮德萊恩;他們甚至將這個「意氣之爭」帶入歐洲議會,開闢左派政黨聯盟、對抗右派政黨提名候選人的另一戰場,幾乎造成歐盟總理的「再度難產」危機。

所幸在歐洲議會表決倒數 11 小時前,馮德萊恩以她穩健的台風、誠懇的肢體語言、流利準確的法、德、英三語演說,成功地說服了德國以外的各國左派議員,以 9 票險勝反對勢力

歐盟的關鍵過渡── 從 Intergovernmental 邁入 Federal Europe?

在歐盟,歐洲理事會的「大權一把抓」和歐洲議會「橡皮圖章」的遊戲規則,一直是歐盟內部人士心中雪亮的政治現實。

2014 年,當時的歐洲議會議長舒茲成功整合歐洲議會各黨派、「逼迫」歐洲理事會任命議會提名的容克(Jean-Claude Juncker)出任歐盟總理,創下歷史先河。在這場歐洲議會「奪權」的戰役背後,隱藏著將「首要候選人」制度化的企圖心。

「首要候選人」一詞(德語:Spitzenkandidat)正是由德國籍的舒茲所提出,用意是將歐洲理事會提名歐盟總理的權力,轉移給歐洲議會,進一步落實「歐盟民主化」,終極目標,則是實現「歐盟聯邦化」(Federal Europe)。

如今,由歐洲理事會提名的馮德萊恩成功上位,乍看之下像是「開倒車」── 歐盟重大決定繼續由各國元首密談議定、重回「國與國間的協定模式」(intergovernmental)。然而另一方面,馮德萊恩本人、前歐洲議會議長舒茲、以及法國總統馬克宏,其實都是「歐洲聯邦」(Federal Europe)的服膺者——換言之,在馮德萊恩上任後,未來的歐盟路線仍有不同的可能性

馮德萊恩在歐洲議會投票前的致詞中,提到她的父親將歐盟比喻為「一段歷時已久的婚姻」:

「自婚後第一天起,彼此的愛便不會再增加、卻會與時俱『深』
(‘Europe is like a long marriage. The love does not increase after the first day, but it deepens')

確實,今天的歐盟顯得「貌合神離」: 匈牙利、波蘭等東歐國家正在破壞歐盟核心精神的「法治原則」(rule of law);義大利的民粹政府公開違背歐盟預算規定;英國的「脫歐」決定更像是對歐洲整合運動投下否決票⋯⋯不過在另一方面,今年歐洲議會選舉公民踴躍投票的事實,又在危機重重中透露一線曙光:成立超過半世紀的歐盟,如今正來到歷史關鍵時刻──是原地踏步、還是選擇繼續深化整合。

「歐盟像是一條容納百川的巨河,現正來到和大海的匯流處,難免會出現浪花洶湧、鹹淡不均的情況。但只要過了這個關頭,巨河終將與大海合為一體。」一位歐盟資深官員,如此形容今日歐盟的整合。

「更團結的歐盟,將是歐洲生存的唯一機會」

自從川普就任美國總統以來,美國陸續單方面地退出全球氣候、貿易、反核等協定,一連串「背棄歐洲」的外交行為,讓歐盟菁英十分錯愕,更讓許多歐洲人開始對這位「歐洲盟友」產生強烈的不信任感;另一方面,中國在非洲、中南美洲、甚至東歐的戰略布局,也引起歐洲政壇警覺。美中貿易戰爭、世界爭霸,更激起了歐洲內部呼籲團結合作的危機意識。

「只有歐盟團結一致,我們才有足夠的力量,與美國和中國競爭。」在歐洲議會工作的友人坦白道出心聲。

在歐洲議會的演說中,馮德萊恩也一再強調:捍衛歐洲價值的唯一途徑,就是「重新找回團結的歐洲。只有團結統一的歐洲,才不會受到外界的分化。」( … we must first rediscover our unity. If we are united on the inside, nobody will divide us from the outside.)

「和我一樣想看到歐洲變得更強壯、更蓬勃發展的人,可以期待我是(歐洲)熱情的支持者。然,對於想要削弱或分裂歐洲、或是剝奪其價值觀的人,我將會是他棘手的對手。」(Anyone that is with me in wanting to see Europe grow stronger and to flourish and blossom can count on me as a fervent supporter. However, anyone that wants to weaken or divide Europe or rob it of its values will find in me a bitter opponent.)

有人會說,在民主制度下,歐盟的未來不會也不該寄託在一個人身上。然而個人十分期待,馮德萊恩對於歐洲價值的信仰、歐盟統合的願景、優越的語言溝通能力和她身為女性的本質,或許能為「過分陽剛」的歐洲政壇注入一道追求和諧、團結一心的清流。

最後,謹以她昨日演說的結語,作為本文結尾:

「我的孩子們對我說:『不要虛度光陰 – 要把握時間把事情做成。』 這是我的使命,我需要你們的幫助與支持。 我呼籲所有歐洲人一同共襄盛舉,這是我們最珍貴的東西:歐洲萬歲*(*註:德語、法語、英語)!」

( My children say to me, quite rightly, ‘Do not play for time — use the time to get things done'. This my mission. And in that I need your help and support. I am calling on all Europeans to get involved. It is the most precious thing we have: es lebe Europa, vive l'Europe, long live Europe!)

文末補充:馮德萊恩 7 月 16 日對歐洲議會政見演說重點

馮德萊恩於 7 月 16 日歐洲議會演說全紀錄:

.演說亮點:

以流利的法、德、英 3 種歐盟最重要語言,向議員們陳述對歐盟的政見和願景 --開歐盟總理候選人先河。

.重點歸納:

1) 5億人口的歐盟,享有富足、和平、自由的生活,然,欲保有這樣的成果,需要歐盟各國和人民的團結一致,才能面對21世紀的嚴峻挑戰。

2) 制定「綠色政策」(Green Policy )全力減碳,讓歐盟成為全球環保標竿,並且捍衛國際協定和自由貿易。

3) 進一步投資經濟永續發展、年輕人教育、產業科技革新,並且鞏固社會中產階級。

4) 保護弱勢團體,尤其是婦女和幼兒。

5)致力於提高歐盟高層婦女參政比例。

6) 促進「歐盟民主化」,為歐洲議會爭取更多「創制權」。

註一:德國婦女結婚後通常從夫姓,因此馮德萊恩女士和她父親的姓氏不同
註二:European School,專為歐盟工作人員子女成立的學校,提供各式歐語教學,著重培養多語人才。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 【即時評析】歐盟史上第一位女總理的「戲劇性誕生」》,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沒有梅克爾的德國,誰來帶領?」──梅克爾辭選執政黨主席的「前因後果」與意義

【歐洲議會大選】「全球第二大的民主選舉」真的民主嗎?歐盟運作大解析

作者簡介:

舒舒,本名舒寗馨,北一女、台大政治系政論組畢業、比利時魯汶大學歐洲共同體研究碩士。曾是台灣的平面媒體記者,也在歐洲和日本當過白領、做過中醫口譯,目前是數家中文媒體的特約歐洲企劃和翻譯。學生時代因為討厭英文而宣稱永遠不要踏出台灣島,後來卻嫁了個歐盟外交官足跡遍及五大洲四十六國。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