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碳定價飆破90歐元,碳額度未來有可能更貴

12月8日,歐盟碳定價創下有史以來每公噸90.75歐元的新高。雖然此後價格再度下滑,分析師預測,這個最為成熟的碳定價機制歐盟「碳排放交易系統」(ETS)的碳費,或許在2021年底便有可能突破百元歐元大關。排放二氧化碳的代價,恐將愈來愈高。

第26屆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6)在11月中旬落幕時,歐盟碳定價便比年初增長了一倍以上,來到67歐元。COP26閉幕之後,碳價更是加速上揚,屢創新高。12月8日創下單日最大漲幅,一度突破90歐元。不過,到了12月中,已再度回到月初水平,在80歐元左右擺盪。

分析師估計,在能源需求更大的冬季,若天然氣價格居高不下,歐盟碳價可能突破100歐元。中期展望,前進200歐元也只是指日可待之事。

天然氣價格高漲,碳額度成稀缺資源

由於基礎設施維護成本攀升,加上天然氣出口大國俄羅斯及西方進口國之間的外交局勢緊繃,天然氣價格在冬季居高不下。這使得價格較為低廉但汙染量更大的燃煤發電更具吸引力,也迫使業者需要購買更多排放二氧化碳的額度。

歐盟「碳排放交易系統」(ETS)設立於2005年,運作原則是為所涵蓋的組織個體每年所能排放的特定溫室氣體設定一個上限,並逐漸壓低全年總排放量,以達到整體減碳的目標。

歐盟期望在2030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減低到1990年的一半以下,ETS便是達成這項目標的重要工具。

受到ETS規範的產業,主要是能源業者及耗能高的製造業、航空業。碳定價,便是這些產業獲取更多碳排放額度時所需支付的價格。如今,人人搶買碳額度,於是拉抬碳價節節高升。

在對抗氣候變遷的全球戰役中,各國政府與企業為了達成淨零排放的承諾,其實也鼓勵了碳定價持續走高。

航空旅客碳足跡龐大 但能源轉型選擇有限

根據「航空運輸行動組織」(ATAG)估計,航空業約占總交通產業碳排放量的12%。

但碳價爬升,對於在新冠肺炎疫情間受到重創的航空業來說,是在疫情趨緩後致力復甦的一大挑戰。航空業者必須在將成本轉嫁給乘客與維持低價以吸引更多乘客之間,做出艱難的抉擇。

部分氣候倡議者則認為,碳價必須高到一個程度,才能逼迫航空公司做出改變。而現在或許就是時機。

目前為航空業減碳的解方中,最可行的是轉用永續性航空燃料(SAF)。但是SAF的價格依然相當地高。

身為歐洲第一家出手為所有航班出資碳補償(carbon offsetting)的廉價航空公司、易捷(easyJet),12月稍早接受媒體訪談時便指出,目前歐洲市場的SAF價格比傳統燃料高了五倍。廉價航空原本就對燃料成本更加敏感,這也使得他們的能源轉型之路更加困難。

廉價航空易捷(easyJet)。pexels
廉價航空易捷(easyJet)。pexels

廉價航空易捷(easyJet)。pexels

國際碳貿易奠定基礎,激勵綠能投資信心

COP26最終達成的承諾雖然差強人意,卻唯有一項值得稱道:延宕了六年的《巴黎協定》第6條,終於拍板定案,197個締約方達成國際碳交易協議。

這為國際碳交易市場提供了更明晰的機制與規則,也讓各國得以更彈性地邁向減碳目標。其中昭示的淘汰燃煤、提高排碳成本,已成國際共識。

碳定價,到底要收多少錢才會觸發企業的減碳動力?

先前,經濟學家已估計ETS的價位大約需要達到90歐元,才足以鼓勵企業轉向綠能。

在排碳成本可預期上揚的背景中,諸如碳捕集與封存(CCS)、綠氫能源(透過可再生能源產生的氫)等新興「氣候科技」,隨即成為對抗高昂碳價的手段之一。

然而,現階段氣候科技的鉅額投入,對企業來說,燃煤能源還是較為「有利可圖」。

安度蘭德資本管理公司(Andurand Capital)氣候研究主任路易斯(Mark Lewis)觀察天然氣與煤炭2023年的期貨曲線,認為碳定價大約要落在105歐元,才會比燃煤更能吸引企業投入綠能。

部分分析師也指出,碳定價必須持續在高位停留一段時間,才會有更實質的投資湧入成果未明的新興綠能技術領域。

國際碳價看漲,中國也已起步跟上

在其他地區,碳價漲勢也被看好。脫離歐盟的英國在2021年啟用自設的碳排放交易系統,碳價自2021年9月以降,也時常超越歐盟,與歐盟並列碳定價最高的兩個市場。

身為排碳大國的中國大陸,在7月啟動國家碳排放權交易市場,12月13日剛慶祝運行百日。

與歐洲相比,中國大陸的碳市場處於起步階段。政府配額大,價格也遠低於歐盟水平,近一個月的價格約在人民幣42元(約6歐元)左右。

歐盟預備在2023年試行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要求進口商為進口貨物的碳排放量購買憑證,也因此被稱為「碳關稅」。作為工業原料出口大國,中國大陸預計會受到不小衝擊。

在此前提下,碳關稅的上路,預期也會加快中國境內碳定價與國際價位接軌的速度。

本文轉載自遠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