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3大指標創新案例,帶你一窺未來運輸樣貌!

德國的第一段電動高速公路今年正式啟用;美國各大城市透過數據軟體更加準確預測城市交通狀況,來增加大眾交通運輸的效率;自駕車作為載客車輛的商用載程正式超過10萬次……歐美有許多交通創新點子不斷實現上路,透過這些最新應用,或許也能讓我們進一步想像未來的台灣道路樣貌。

10年之後,城市大道、鄉間小路、高速公路上的交通運行場景會是什麼樣貌?

為了減少整體油耗車碳排放,或許會有愈來愈多的電動車輛以及汽車充電站出現在道路上,甚至,連高負重的物流貨車,可能像歐洲路面電車一樣,靠電流驅動前進,減少整體柴油的消耗;連網裝置與即時數據或許會連結整個城市的交通系統,塞車的路段早就被預測,並且靠連網裝置解決;還有無人自駕車輛,他們又會被用在哪呢?

隨著科技日漸進展,我們對未來交通運輸場景,有了愈來愈多的全新想像,雖然還沒有人能夠精準描述10年後的道路上的模樣,但是,透過瞭解歐美市場上最新的運輸創新科技,或許能夠幫助你我對未來的交通樣貌,有更進一步的掌握。

Siemens:全球第一段電動高速公路(eHighway)

德國工業製造企業西門子(Siemens)在1940年代,就提出把德國高速公路改造為電流驅動的高速公路想法,讓在此道路上行駛的車輛們,能夠透過路上的電流供給系統,以不需消耗油的方式前進。歷經七十幾年,西門子的科技長Roland Edel把原本看似不可能的點子,化為真實,於2019年5月正式在德國開放5公里長的電動高速公路(eHighway),專供物流的大型貨車使用。

這個計畫與德國福斯汽車(Volkswagen)旗下的貨車品牌Scania合作,來打造能夠在這條電動高速公路上以電力行駛的車輛。這條電動高速公路上有一條專門給Scania貨車行駛的右道,右道上方建立了西方火車與路上電車的供電系統,當貨車行駛到系統下方時,車子會自動抬起接電裝置,來連接電線,而貨車司機後方則有一個特殊裝置,用來獲得電力並驅動車輛行駛。而整體負責供給貨車行駛電力的,則是高速公路旁架設的電力站。

根據西門子表示,他們的電力系統可以讓載重的貨車們在不耗油的狀況下,以每小時90公里的速度行駛。透過電力來驅動貨車,除了可以減少車輛整體碳排放以外,也能幫助物流公司們減少柴油的費用。在歐洲,那些鐵路運輸不普及的地方,都得仰賴大型貨車運送貨物,而西門子則希望,這樣的電動高速公路為這些地方,帶來更加環境永續的運輸方式。

第一段5公里的正式道路設在法蘭克福機場到附近群聚工業區的地區,這段道路上每天都有相當多使用柴油的貨車行駛,成為最佳開始設置電動高速公路的地點。然而,原本在去年中就打算正式開放的道路,卻因為能夠支援電力系統的車輛型號太少輛,也把這個計畫延後到今年中。

目前德國政府已經保障了5000萬歐元(約17億台幣),讓西門子在德國忙碌的工業物流路段,打造3段這樣的電動高速公路,如果一切運行順利、效果彰顯,就可能簽下另一份合約,把德國電動高速公路的總長再加碼4,000公里,目標是讓60%的大貨車物流,都能夠以不耗油的方式行駛。

今年7月,英國也傳出可能投資193億英鎊(約7400億台幣)在西門子的這套系統,讓全國65%的大型貨車都能以不耗油的方式行駛。目前這個計畫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關係延遲交涉,但如果成真,貫徹全英國高速公路的電力驅動系統,預計於2030年會正式完工。

Swiftly:即時數據增進城市交通效率

城市經常是創新與商業的聚集地,但是隨著全球各地都市化的程度逐年增高,城市負載的人口總數卻也逐年攀升,換句話說,城市的人口密度將會愈來愈高,而交通擁擠度也會隨之升高。此時,大眾交通運輸的順暢度以及城市道路的設計方式都會變得相當重要,才能持續確保每個城市居民,在最短的時間以最快的方式,抵達他們的目的地。

加州的一家新創Swiftly就以大數據為核心技術,開發即時交通數據分析軟體,來提供給各個城市大眾交通局處使用,希望能夠透過即時數據分析與預測,來改善城市內公車、地面電車的行駛流暢度。預測公車抵達不是新鮮事,但是Swiftly系統號稱預測準確度比現有系統的精準度還高上30%。

「現實是,我們不可能打掉所有的建築,來建造更多的道路,我們能做的,則是讓我們現有的道路與交通樣貌,更有效率地運作。」Swiftly創辦人與執行長Jonathan Simkin曾說道。

當城市的公眾運輸車輛以及路上公共建設(如紅綠燈)等都裝上連網感應器,路上的一動一靜就都能即時傳輸到中央管控部門。Swiftly的軟體會即時顯示某段城市路段的交通狀況,也能透過公車上的GPS裝置,即時預測公車抵達某個站點的時間,除了預測以外,Swiftly還要透過預測的結果,來改變即時交通狀況,來解決公車誤點問題。

Swiftly的即時路況分析介面。圖片來源:Swiftly
Swiftly的即時路況分析介面。圖片來源:Swiftly

舉例來說,如果早已知道某班公車會遲到5分鐘抵達,那麼城市交通處也能進而即時更改紅綠燈信號,來解決誤點的問題,讓這班公車準時抵達。當大眾運輸工具都能準時抵達、為城市居民帶來點對點移動的最大效率,在城市逐變擁擠的狀況下,就有望吸引更多居民使用大眾運輸工具,減少私有車輛,共同減少城市內的碳排放。

Swiftly目前在美國已經和超過50個城市的大眾運輸局處合作,也在去年獲得1千萬美元(約3億台幣)融資,繼續擴展在美國的服務觸手。

Aptiv x Lyft:自駕技術成載客商用

自駕車技術在歐美市場發展了有段時間,現在技術已經成熟到一定的階段,開始尋找商用模式。而其實嘗試至今,大部分的商用實驗多往大眾交通、載送乘客的方向發展,讓個人駕駛仍然享受手握方向盤的開車體驗,但城市的公車、計程車等工作性質的駕駛,就或許會被自動駕駛車輛逐漸取代。

都柏林自動駕駛技術提供商Aptiv自2年前,就與美國叫車應用服務Lyft形成策略夥伴,共同在美國拉斯維加斯(Las Vegas)提供商用的自動駕駛載客車輛。Aptiv的命令中心會提供給Lyft即時的車輛載客數據,如車輛狀況診斷、車輛行駛狀態、載乘高峰時段與地點等,讓車輛更有效率地在正確的時間、聚集在叫車的高峰路段,縮短載客抵達時間。

至今,Lyft已經和Aptiv攜手提供10萬趟自駕車輛的載客路程。根據Lyft表示,這幾年的載客經驗讓他們發現,乘客們都了解自駕車輛的技術,但如果要作為嘗試,他們會偏向尋找一個有知名度的品牌來測試;再搭乘過自駕車輛後,許多乘客都變成自駕技術的倡導者,並且在往後的搭乘都願意選擇自駕車輛;但回歸到載客的初衷,許多乘客嘗試過自駕車輛後,還是認為搭乘的基本要素是最重要的體驗:安全、簡單與效率。

目前,自駕車輛作為商用載客車輛的應用,還有望更多政府機關支持,並搭配法令修改,來真正實現大眾商轉的目標。

更多FC未來商務文章
5G、車聯網引領需求!城市裡的新管家:智慧路燈
【專家觀點】新興科技對精準醫療的決策會帶來影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