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12月16日──「偏見讓你無法接受我,傲慢讓我無法愛你」《傲慢與偏見》作者珍.奧斯汀生日快樂!

偏見讓你無法接受我,

傲慢讓我無法愛你。

《傲慢與偏見》,珍.奧斯汀(Jane Austen,1775-1817)

珍.奧斯汀出身19世紀的英國鄉村,過著中產階級的生活,深居簡出,社交圈封閉,然而才氣縱橫的她透過細緻入微的觀察與活潑風趣的文筆,真實地描繪人們的日常生活與內心情感,刻劃她周遭的小天地。

1804年,珍.奧斯汀(Wikipedia/Public Domain)
1804年,珍.奧斯汀(Wikipedia/Public Domain)

1804年,珍.奧斯汀(Wikipedia/Public Domain)

終身未婚的她留下6部不朽的長篇小說:《理性與感性》(Sense And Sensibility,1811)、《傲慢與偏見》(Pride and Prejudice,1813)、《曼斯菲爾德莊園》(Mansfield Park ,1814)、《愛瑪》(Emma,1815)、《諾桑覺寺》(Northanger Abbey,1817)、《勸導》(Persuasion,1818),這些作品刻劃珍所熟悉的英國鄉村民情風俗、男女戀愛與婚姻等,她善於描寫日常平凡事物來塑造鮮明的人物形象,擅長利用風趣的文字諷刺人們的愛慕虛榮、自私勢利、盲目愚蠢等,其中又以《傲慢與偏見》最為膾炙人口,聞名後世,更被英國著名現代小說家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譽為世界十大小說之一。
 

《傲慢與偏見》裡的插畫(Wikipedia/Public Domain)
《傲慢與偏見》裡的插畫(Wikipedia/Public Domain)

1830年代,《傲慢與偏見》裡的插畫(Wikipedia/Public Domain)

出身書香之家 豆蔻之年初試創作

1775年12月16日,珍出生於英國漢普郡的史蒂文頓(Steventon),她的父親是英國國教會的牧師,學問淵博,珍的母親是殷實的鄉紳家庭之女,具有一定的文化修養。儘管牧師收入微薄,但在珍的母親娘家協助下,奧斯汀家的孩子得以在良好的環境裡學習成長,珍的雙親也積極鼓勵孩子沉浸在文學世界裡。

珍.奧斯汀寫給姐姐的信(Wikipedia/Public Domain)
珍.奧斯汀寫給姐姐的信(Wikipedia/Public Domain)

珍.奧斯汀寫給姐姐的信(Wikipedia/Public Domain)

珍沒有受過完整的正規教育,但她透過閱讀在家自學,培養出寫作的興趣,並在13、14歲就開始創作,父親也提供她價格不菲的紙張與其他材料。她成年後繼續住在父母家中,從事合乎社會地位的活動,包括練習彈鋼琴、輔助母親與姐姐管理僕人。珍定期上教堂,與朋友及鄰居來往頻繁,還在晚間朗讀小說給家人聽(通常是她自己的創作)。鄉間的社交活動通常是跳舞,珍的哥哥亨利曾經說:「珍喜歡跳舞,而且很擅長此道。」

《珍.奧斯汀回憶錄》裡的史蒂文頓(Wikipedia/Public Domain)
《珍.奧斯汀回憶錄》裡的史蒂文頓(Wikipedia/Public Domain)

《珍.奧斯汀回憶錄》裡的史蒂文頓(Wikipedia/Public Domain)

最初嚐閉門羹 後成暢銷作家

1793年-1795年,珍完成了中篇書信體小說《蘇珊夫人》(Lady Susan),描述蘇珊夫人為自己和女兒尋找如意郎君的故事,這是珍生前未發表的作品,後來被改編成電影《蘇珊夫人尋婚計》(Love & Friendship)。完成《蘇珊夫人》後,珍開始創作第一部長篇小說《埃莉諾與瑪麗安》(Elinor and Marianne)。

珍.奧斯丁的簽名(Wikipedia/Public Domain)
珍.奧斯丁的簽名(Wikipedia/Public Domain)

珍.奧斯丁的簽名(Wikipedia/Public Domain)

1796年,珍開始創作第2部長篇小說《第一印象》(First Impressions),並在1797年8月完成初稿,當時她僅21歲,這部小說日後成為了《傲慢與偏見》,也在這時,她的父親首次嘗試出版她的小說,但遭到出版商拒絕。

珍完成《第一印象》後,從1797年11月至1798年中旬修改《埃莉諾和瑪麗安》,成果接近最後出版的《理性與感性》。她修改完《埃莉諾和瑪麗安》後,開始創作第3部長篇小說,該小說被暫命名為《蘇珊》,後改名為《諾桑覺寺》,並在1年後完成。

《理性與感性》初版(Wikipedia/Public Domain)
《理性與感性》初版(Wikipedia/Public Domain)

《理性與感性》初版(Wikipedia/Public Domain)

珍透過哥哥亨利的人脈關係(亨利後來成為珍的文學經紀人),出版商埃傑頓(Thomas Egerton)允諾出版《理性與感性》,這部小說在1811年10月出版後廣受好評。1813年1月,埃傑頓出版了《傲慢與偏見》,它立即大獲成功,十分暢銷。1814年5月,《曼斯菲爾德莊園》出版,受到大眾歡迎。小說的利潤讓珍獲得經濟獨立與心理獨立。

1885年,英國藝術家布羅克(C·E·Brock)為《傲慢與偏見》所繪的插畫(Wikipedia/Public Domain)
1885年,英國藝術家布羅克(C·E·Brock)為《傲慢與偏見》所繪的插畫(Wikipedia/Public Domain)

1885年,英國藝術家布羅克(C·E·Brock)為《傲慢與偏見》所繪的插畫(Wikipedia/Public Domain)

1815年中旬,珍換了更有名的出版商約翰.莫瑞(John Murray),並於1815年12月出版了《愛瑪》。《愛瑪》出版時,珍開始創作新的小說《艾略特一家》(後來的《勸導》),並在1816年7月完成初稿。

《愛瑪》裡的插畫(Wikipedia/Public Domain)
《愛瑪》裡的插畫(Wikipedia/Public Domain)

《愛瑪》裡的插畫(Wikipedia/Public Domain)

少年之愛 遺憾告終

1795年12月,奧斯汀家鄰居勒弗伊夫婦的侄兒湯姆.勒弗伊(Thomas Lefroy)拜訪史蒂文頓,這位著名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的英俊畢業生在造訪期間,與珍談起了戀愛。然而,勒弗伊夫人擔心,若珍與湯姆結婚,兩人未來的生活可能十分困苦。因此,1796年1月,勒弗伊夫婦催促湯姆前往倫敦林肯律師學院(Lincoln's Inn)學習法律。自此之後,兩人再也沒見過面。後世一些珍.奧斯汀的研究者認爲湯姆.勒弗伊是《傲慢與偏見》書中男主角達西先生(Mr. Darcy)的原型,因為兩人有不少的相似之處。

湯姆.勒弗伊(Thomas Lefroy)(Wikipedia/Public Domain)
湯姆.勒弗伊(Thomas Lefroy)(Wikipedia/Public Domain)

湯姆.勒弗伊(Thomas Lefroy)(Wikipedia/Public Domain)

湯姆.勒弗伊後來成為愛爾蘭皇座法庭首席大法官,年老的勒弗伊承認自己曾愛過珍,他說「那是少年之愛」。

芳華早逝 死後成名

1816年初,珍開始感到不適,但起初她忽略身體警訊,並持續寫作,到了年中,她和家人都明顯感到她的健康惡化,直至她在隔年去世。後世對她的死因爭論不休,有人認為她可能死於愛迪生氏病(Addison's disease),有人認為她的死因是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

1817年4月中旬,珍開始臥床不起。5月,珍的姐姐與亨利帶她去溫徹斯特(Winchester)治療,但6月18日在當地去世,享年41歲,亨利透過關係,安排珍葬在溫徹斯特大教堂(Winchester Cathedral)。

溫徹斯特大教堂(Winchester Cathedral@Wikipedia / CC BY 2.0)
溫徹斯特大教堂(Winchester Cathedral@Wikipedia / CC BY 2.0)

溫徹斯特大教堂(Winchester Cathedral@Wikipedia / CC BY 2.0)

溫徹斯特大教堂裡紀念珍.奧斯汀的碑文(Antony McCallum@Wikipedia/CC BY-SA 3.0)
溫徹斯特大教堂裡紀念珍.奧斯汀的碑文(Antony McCallum@Wikipedia/CC BY-SA 3.0)

溫徹斯特大教堂裡紀念珍.奧斯汀的碑文(Antony McCallum@Wikipedia/CC BY-SA 3.0)

當初珍採取匿名方式出版作品,因此她在世時並未出名。她病逝後,哥哥亨利在1818年出版《諾桑覺寺》與《勸導》,並首次用了「珍.奧斯汀」這個真名。1869年,珍的侄子詹姆斯.愛德華.奧斯汀-萊(James Edward Austen-Leigh)出版了《珍.奧斯汀回憶錄》(A Memoir of Jane Austen),外界得以透過這部傳記瞭解珍的生平。20世紀與21世紀,珍.奧斯汀的作品研究與文學選集大量出現,她的著作也不斷被改編成影集與電影,她也成為世界知名的優秀英國作家。

1995年,BBC改編《傲慢與偏見》的經典影集

英國現實主義的承上啟下者 世界十大小說家之一

從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感傷小說」(sentimental novel)和「哥德小說」(Gothic fiction)充斥在英國文壇,珍的小說一掃風行的假浪漫主義潮流,繼承了英國18世紀的現實主義傳統,並為19世紀現實主義小說的高峰奠定基礎。(推薦閱讀:艾柯永別了!義大利小說家、《玫瑰的名字》作者驟逝 享年84歲

珍被譽為世界文學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其中一位女性文學家,英國19世紀著名的歷史學家兼詩人麥考萊(Thomas Macaulay)甚至將珍與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Shakespeare)相提並論,英國小說家毛姆將她譽為世界十大小說家之一。

相關報導
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美國傳奇搖滾教父、歌手詩人巴布狄倫摘下桂冠
《在歷史的傷口上重生》選摘(2):秘密檔案裡的德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