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9月5日──巴勒斯坦恐怖分子闖入慕尼黑奧運村 屠殺以色列選手

1972年9月5日,正在舉辦夏季奧運的慕尼黑市一片鼓譟,沉浸在競技交流的興奮氛圍裡,但凌晨傳出的幾聲槍響,讓一切因為奧運帶來的喧囂化為恐怖的死寂。8名武裝恐怖分子於5日清晨,闖進奧運村的以色列代表團駐地,當場開槍殺害了一名角力教練及選手,並挾持剩下9名以色列人質。慕尼黑奧運因此被迫停賽。

這8名恐怖分子來自巴勒斯坦解放組織(PLO)底下的秘密組織「黑色九月」(Black September),綁架行動的目的,則是要求以色列釋放關押的234名巴勒斯坦人犯。

原來從以色列1948年建國後,與巴勒斯坦的阿拉伯裔居民衝突不斷,鄰近阿拉伯國家為了「捍衛同胞」也跟以色列干戈相見。但1967年以色列只用了短短6天時間,便攻下埃及西奈半島、敘利亞戈蘭高地、約旦河西岸及加薩走廊,讓數十萬巴勒斯坦人流離失所,周邊阿拉伯國家承受不了難民數量和戰爭壓力,逐漸萌生退意。失去各國支持的巴勒斯坦反抗行動只能轉入地下,手段也越發激烈,成為真正的恐怖組織。「黑色九月」於1970年就曾暗殺約旦國王胡笙(Hussein bin Talal)未遂,而被約旦驅逐出境。

回到慕尼黑現場,以色列政府拒絕了黑色九月的換俘要求,但同意將人質轉移到埃及開羅再行談判。德國警方隨後派出2架直升機,安排恐怖分子和人質轉機,希望趁機營救人質,但事後證明,德國當時還未具備處理這類危機的能力,犯下連串難以挽回的錯誤,也導致不可轉圜的悲劇。

1972年9月5日,8名恐怖份子闖入慕尼黑奧運選手村綁架以色列代表團。(美聯社)
1972年9月5日,8名恐怖份子闖入慕尼黑奧運選手村綁架以色列代表團。(美聯社)

1972年9月5日,8名恐怖分子闖入慕尼黑奧運選手村綁架以色列代表團。(美聯社)

首先,德國當局錯估恐怖分子人數,僅派出5名狙擊手,加上當時已屆晚間10點30分,人數加上照明不足成為一大劣勢。而警方派出扮演機組人員的16名便衣特務,竟默默放棄任務也沒有向總部通報,以至於恐怖分子一上機立刻察覺苗頭不對,一片混亂中,一名狙擊手率先開火卻沒擊中目標,和恐怖分子展開槍戰,場面完全失控,恐怖分子以手榴彈炸毀第一架直升機,第二架直升機也在槍戰中起火燃燒,直到戰鬥發生的45分鐘後,德國派出支援的裝甲車才姍姍來遲。

這起綁架行動後來被稱為「慕尼黑慘案」,8名恐怖分子只活捉3名,其餘被當場擊斃,而9名人質則在混亂中全數身亡,由於屍身燒毀嚴重難以鑑定,德國警方在後續調查中表示,不排除有人質被狙擊手打死的可能性。9月6日,中斷30多小時的奧運大會舉行哀悼儀式,隨後繼續進行比賽,但慘案已為這場奧運添上難以抹滅的陰霾。

慕尼黑慘案紀念碑,設立於當年的奧運選手村內。(圖/Allie_Caulfield@flickr)
慕尼黑慘案紀念碑,設立於當年的奧運選手村內。(圖/Allie_Caulfield@flickr)

慕尼黑慘案紀念碑,設立於當年的奧運選手村內。(圖/Allie_Caulfield@flickr)

以色列「天譴行動」展開報復

但是,這並非悲劇的完結,以色列情報局「摩薩德」(Mossad)為了報復,隨後展開「天譴行動」(Operation Wrath of God),追殺巴解組織的高階成員,這場由國家支持的暗殺行動遍及整個歐洲,以狙擊、炸彈等各種手法殺死黑色九月和巴解的重要成員,巴解組織也不甘示弱發動連串報復攻擊,包含1977年漢莎航空DLH181劫機事件在內,無論以色列人、巴勒斯坦人都傷亡慘重。

2005年,美國猶太裔名導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將「天譴行動」的改編小說拍成電影《慕尼黑》(Munich),故事從摩薩德特務考夫曼(Avner Kaufman,演員艾瑞克班納Eric Bana飾演)視角出發,雖然主線仍著重以色列特務的愛國之心,但也試圖藉著考夫曼和周遭人物、甚至暗殺對象的相處辯論,突顯以巴雙方各自追求安穩家園的相同心境,也暗陳冤冤相報何時了的無奈。直到今日,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相互的恐怖攻擊、報復性轟炸都從未停歇。


相關報導
慕尼黑槍擊案》18歲凶手隨機開槍後自戕 10死27傷 全市進入緊急狀態
伊斯蘭國欲趁跨年夜血洗慕尼黑 德國緊急關閉2個火車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