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永平,抄底騰訊

週二 其中騰訊單日跌去6.11%,當日收盤價為446港元,逼近年內低點。事實上今年2月騰訊股價達到歷史高點的773.4港元後持續下跌,目前較高點已經下跌了超過40%。

來自:雪球
來自:雪球

有人“恐懼”就有人“貪婪”。8月4日早間,段永平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段永平第一次抄底騰訊。根據他在雪球上的分享,2018年遊戲行業處於低谷時段永平就曾抄底騰訊。騰訊也是除蘋果、茅台外,段永平在二級市場關注最多的個股之一。

不過騰訊沒有給段永平繼續加倉的機會,8月4日騰訊股價反彈,當日收漲2.42%。

長坡厚雪

在投資圈,段永平對騰訊的喜愛人盡皆知。

段永平從2018年第一次投資騰訊,對於背後的邏輯,段永平用八個字來形容:長長的坡,厚厚的雪。

與巴菲特的價值投資理念一脈相承,段永平的投資理念非常簡單,他曾經分享自己投資只有三個標準:商業模式,企業文化和合理價錢。

對於企業文化,企業家出身的段永平有著自己的理解,但他在社交媒體上很少評價除了OV、對於騰訊,他只在2019年底談過一次,認為馬化騰人不錯而且年輕,且

事實上,段永平表示自己雖然有一個騰訊高管的球友,但在投資前並沒有和騰訊內人士交流接觸,真正驅動他投資的原因,是騰訊的商業護城河。

在他看來,騰訊的模式簡單來說就是通過建立的社交網絡,(通過遊戲)將流量貨幣化,這種模式未來十年之內都很難被撼動,也就是上文提到的“長坡厚雪”。

“長坡厚雪”來源於巴菲特的名言——“人生就像 厚雪(濕雪)指的是企業要有足夠強的盈利能力,而長坡指的是公司所處的賽道要有足夠大的天花板,可以支撐企業長期增長。

2017年3月,段永平曾在自己的博客上發了一篇名為《長長的坡,厚厚的雪》的文章,他在裡面表示自己重倉的蘋果、茅台,以及後來投資的騰訊、FB、

但投資除了要投好公司,也要看投資的價格合不合理。而價錢不合理,也是段永平一直沒有出手騰訊的原因。早在2010年,段永平就曾表示,自己一直覺得騰訊是不錯的公司,只是錯過了不錯的價錢。

當時騰訊的股價總市值約為3500億港元,段永平沒有想到,幾年後踩中移動互聯網的騰訊股價飆升了8倍,而股價屢創新高的騰訊,在這8年裡幾乎沒有回調,也沒給段永平留下太多投資的機會。

直到2018年國內停發版號重創遊戲行業,騰訊股價也從年初的480港元高點(約4.5萬億港元市值),在2018年10月降至250港元,接近腰斬。

段永平,抄底騰訊
段永平,抄底騰訊

段永平趁機抄底騰訊,此後隨著國內恢復版號審批,加上疫情期間業績暴漲,騰訊股價從2018年底開始回漲,最高時段永平的持倉收益將近200%,即使最近幾月股價回落,段永平持倉騰訊的收益也在80%以上。

而與2018年相比,此時出手騰訊的價格高了80%左右,但在段永平眼裡這個價格依然合理,或許是因為騰訊的估值基礎發生了變化。

段永平不喜歡預測一家公司股價或者市值的走勢,認為市值是其他投資者願意購買一家公司的價格,自己不知道其他人的心理價位,也就無法預測一家公司能到多少市值。但他會關註一個企業的盈利能力,2019年他曾預測未來10-15年,騰訊的盈利會達到2000-3000億元。

但2020年遇到疫情這個拐點,騰訊可能比段永平當初的預測更早實現這一目標。根據財報,2020年騰訊淨利潤突破1200億元,同比增長超過30%,今年一季度淨利潤同比再次增長22%,如果保持這樣的增長速度,騰訊在2023年或者2024年淨利潤就將達到2000億元。

長坡依舊,坡上的積雪更厚,段永平用一個比三年前更高的價格加倉騰訊,也就不足為奇。

遊戲行業虛驚一場?

段永平的投資很少考慮短期的市場和政策因素,但對更多投資者而言,真正讓他們鬆一口氣的,還是這場輿論風波最終沒有發酵成又一場針對遊戲行業的監管風暴。

8月3日,新華社主辦的《經濟參考報》刊登了一篇文章,名為《“精神鴉片”竟長成數千億產業》,文章直指騰訊的《王者

受此影響,8月3日開盤後國內游戲公司股價大跌,最多時騰訊跌幅達到10%,此外,A股遊戲公司三七互娛、完美世界分別跌近5%。

但最後來看遊戲行業只是“虛驚一場”。當天下午這篇文章在《經濟參考報》的官網上刪除,之後上線時已經刪除了文章中精神鴉片、電子毒品等字眼,文章標題也改為《網絡遊戲長成數千億產業》。

再加上游戲行業相關的主管部門也沒有進一步跟進出台政策,市場的緊張情緒有所放緩,8月4日遊戲股普遍反彈,騰訊收漲2%,中手游收漲1%,心動網絡收漲1.7%,網易的跌幅也從開盤後跌超5%有所收窄,最終收跌1.6%。

一篇文章引發行業海嘯,從業者和投資者的反應明顯過度,但也在清理之中。過去兩個月,從互聯網公司跨境上市的數據安全,到教培行業的雙減禁令,連續兩場監管風暴對資本市場的影響依然歷歷在目。

而對於遊戲行業來說,很多從業者還記著20年前那篇光明日報刊發的《電腦遊戲,瞄準孩子的“電子海洛因”》,那篇文章引發的輿論風暴在接下來的十幾年裡幾乎摧毀了剛剛起步的國內主機遊戲市場。

但時至今日,國內行業監管政策並非無跡可尋。不論是海外上市的數據安全,還是教育行業監管,在輿論發酵前監管早已有明確的態度。很多創業者和投資者都是抱著僥倖的心態走一步看一步,直到相關政策正式落地才如夢初醒。

而對於遊戲行業而言,過去兩年對未成年人遊戲的監管要求始終嚴格,但對遊戲行業本身並沒有一棒打死的打算,甚至還有相關政策鼓勵發展電子競技和基於遊戲的文化出海。

由此也可以看出,對於投資者和創業者而言,面對政策監管,不能有僥倖心理的同時,也沒有杯弓蛇影的必要。不然,你只是在給段永平們,創造抄底的良機。

本文經授權發布,不代表36氪立場。

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出處: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