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出門前必看的「天氣」,也是門好生意!IBM、Google 都搶進

每天出門之前,多數人都會留意天氣預報,決定自己要不要多加件外套,或者帶上雨傘。事實上,除了個人外,「天氣」也幾乎影響著各行各業,無論是農業、航空、航運、交通、能源或各種公共事業都必須看老天的臉色吃飯。

過去,氣候因素不時成為公司營運不佳的元兇之一,如今卻可以透過科技賦能,讓天氣助力行銷,以「天氣預報──The Weather Channel」App 著稱於世的 IBM 子公司 The Weather Company 就指出,該工具可使企業利潤增加 12% 到 20%。

《彭博》報導,2017 年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指出,美國的天氣預測產業價值 70 億美元,4 年來每年平均成長 3 成,預計未來每年也將以 10 到 15% 的速度持續成長。可見,各產業具備「看天吃飯」的本領愈來愈重要,也為天氣預報產業帶來新的氣象。

天氣數據助力行銷,IBM、Google 都在賽道上

天氣數據對於企業來說,是一個新的商機。科技公司 IBM 在 2015 年底斥資 25 億美元買下大型氣象公司 The Weather Company 的數位部門,看上的就是巨量氣象數據帶來可延伸性。

The Weather Company 會從全球數十億的預測點搜集數據,每小時搜集 15 次,再把這些數據資料回饋到 IBM 的 AI 模型中,滿足各類型企業客戶的需求。

比方說,IBM 就根據天氣數據,協助 3M 針對位在空氣品質較差地區的消費者推送個人化的廣告,讓該品牌的空氣清淨機銷量成長了 2.4%;IBM 的天氣數據也顯示,天氣晴朗時會增加啤酒和氣泡水的銷量,陰天時則是促進巧克力的銷售,冬天寒冷時冷凍食品會特別受歡迎,因此零售商可以運用天氣數據調整庫存和商品陳列。

woman-wearing-mask-in-supermarket-3962289-scaled.j 圖/Anna Shvets from Pexels
woman-wearing-mask-in-supermarket-3962289-scaled.j 圖/Anna Shvets from Pexels

另外,對於保險業者而言,也可以使用天氣數據,在當今極端氣候好發的狀態下,更精準設計保險產品,也能減少詐欺索賠的狀況。

搜尋引擎巨頭 Google 也在 2020 年提出一項新專利,可以根據用戶所在位置的天氣,在搜尋時推出最適切的廣告,促進更多用戶點擊。它運用天氣數據,預測消費者因天氣而產生的需求,例如下雨天會想叫外送、陽光明媚時就很適合咖啡廳招攬客人,也能精準抓住季節性的需求,比方說夏季時,把海邊旅遊行程、泳衣、防曬產品的關鍵字放在廣告前段;冬天則把保暖衣物、滑雪裝備在搜尋結果排序中往前。

新創公司打造「超在地」、「超即時」的天氣預報

除了大範圍的預測天氣,美國新創公司 Tomorrow.io 也能夠做到「即時預報」(nowforecast),提供以分鐘為級距、以街道劃分範圍,最在地、最即時的天氣預報。

Tomorrow.io 認為,既有的氣象觀測器數量使得整體天氣預報的精準度有上限,而他們是以行動網路監測,如此一來全球數以億計支手機、筆電,都可以是觀測器,可搜集來自無線網路、衛星、雷達和其他觀測器的數據。透過這些「虛擬觀測器」,還可以觀察行動通訊訊號品質的變化,以其數據預測降雨。

綜合原本大氣總署的數據以及自己搜集的數據,再用人工智慧及大數據建立天氣預測模型,最終達到即時的超在地天氣預報服務。

美國紐澤西州霍博肯市(Hoboken)的韌性長(Chief Resilience Officer)史崔特(Caleb Stratton)接受《彭博》採訪就指出,由於該市的下水道系統問題,若降雨量過大時,容易造成淹水。與Tomorrow.io 合作後,該公司會協助預測降雨量,若逼近臨界點,平台就會發送通知給政府,得以提早預防。Tomorrow.io 也認為,這樣即時、在地的天氣數據運用,未來可以應用在更多產業。

天氣跟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善用天氣的數據,是企業善用數據的契機點,透過氣象預測,助力行銷。

資料來源:BloombergIBMWeatherAds

更多報導
不打廣告、沒有經銷商,特斯拉如何維持社群熱度取得銷售佳績?
連鎖早餐店重新定位!Q Burger 運用減法思維,打破傳統客群框架
「福利熊,熊福利」不只洗腦,更成品牌代名詞!聲音體驗將成零售業行銷新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