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只花12分鐘...「做這件事」醫師:可降血糖 抗發炎 變年輕!....你還猶豫嗎?..

快走不是散步,更非悠哉的緩步行走。根據運動科學的定義,「快走」應達到微喘、微微出汗、心跳加快的中等強度,步頻大約為每分鐘100步以上。醫師建議,可使用計時器測量步數,若不足百步,可透過短時間加速步行進行訓練。

圖/TVBS
圖/TVBS

 

圖/TVBS
圖/TVBS

快走=有效有氧運動!促進心肺與情緒健康

資深醫藥記者蔣志偉指出,快走屬於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已被大量研究證實對身心健康大有助益,例如改善心肺功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控制體重、燃燒脂肪、調節血糖、提升胰島素敏感性,甚至對壓力舒緩、情緒與睡眠品質皆有正面影響。

忙碌上班族的解方:辦公室內也能快走

台北秀傳醫院執行經理王凱莉表示,平日工作繁忙,她會利用上班空檔快步走來增加代謝,有時也會原地進行「超慢跑」,不需大空間,就能補足日常運動量。「就算只是走去拿文件,我也會刻意加快腳步,讓身體多一點活動。」

圖/TVBS
圖/TVBS

醫師建議:步頻達標、持續訓練才有效

成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周佑聰建議,每分鐘應達100步以上才能達到快走的訓練效果。若一開始無法維持,可透過短時間快走訓練逐步提升,讓身體逐漸適應。另外彰化秀傳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李俊毅強調,最新研究指出,即使每天只快走12分鐘,也能大幅提升代謝效能。例如控制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增強免疫力,還能幫助身體對抗壓力與慢性發炎反應。

圖/TVBS
圖/TVBS

即便時間有限,短時間快走依然能讓體內代謝物濃度產生顯著、正向改變,是一項高效益的日常健康策略。

快走運動! 助燃脂 降低壓力

周佑聰醫師說明,研究發現快走可使壓力相關代謝物「麩胺酸」下降近三成,與心臟病、糖尿病、腦部退化有關的代謝風險物質也會下降;而能促進脂肪分解的代謝物則上升近三分之一。這意味著,短時間的中高強度步行已足以活化心血管保護機制與脂肪代謝。

圖/TVBS
圖/TVBS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復健醫學部主治醫師林紘毅進一步指出,一般健康成人進行中等強度運動時,心跳應達到最大心跳的60~70%,才算達標。高雄秀傳醫院骨科主治醫師王登冠則補充,每日快走12分鐘即可改善免疫力、降低發炎指數與壓力因子,是對抗現代人情緒與壓力困擾的有效方式。

圖/TVBS
圖/TVBS

對於無法一次連續快走12分鐘的人,李俊毅醫師建議,可採取「間歇式快走」:快走30秒、慢走1~2分鐘、再快走30秒,如此反覆循環也能達到效果。他強調,快走也能訓練大腿股四頭肌、臀肌與小腿肌,有助於強化膝關節穩定性。綜合醫師與專家觀點,快走是一項高效、低門檻的運動方式,不需器材、不限空間,對時間有限的現代人而言,是立即可實行的健康策略。只要方法正確、強度足夠,即使每天只有12分鐘,也能產生驚人的健康影響。

 

 

 

更多 TVBS 報導
坐姿站起突頭暈?小心「姿勢性高血壓」作祟 醫示警:恐中風
溫泉「脈衝池」可刺激肌肉!醫曝「脈衝療法」實際用途
「1時機」喝咖啡最能燃脂!專家曝關鍵:提升脂肪燃燒27%
白天上班想睡晚上鬼壓床 女就醫竟確診「猝睡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