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看100部電影 他長大拍紀錄片卻常常想放棄

李家驊認為,台灣的獨立影像創作圈有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但資源和播放管道都相對較少。
李家驊認為,台灣的獨立影像創作圈有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但資源和播放管道都相對較少。

「不要拍啊,真的,我都會說你想清楚,因為我隨時都想放棄這件事。」導演李家驊長期在紀錄片的領域耕耘,然而,如果有意加入的新人請他經驗分享或給予建議,他會這麼告訴對方。

李家驊小時候非常喜歡看電影,「我是好萊塢養大的小孩,從小爸爸帶著我看好萊塢電影,上了國高中還是很喜歡,我真的大概每年進戲院100次哦,打工的錢、零用錢都花在戲院裡面。」

直到上大學他都很想拍片,但那時他不知道台灣有電影系,加上家裡狀況不太可能供他出國念電影,因此本來已經放棄這個想念。直到大三、大四時,導演楊力州帶著紀錄片到他的學校映演,「那是我人生第一次看紀錄片,才發覺原來電影可以這樣拍,而且不會花很多錢。」

於是他追隨楊力州的腳步,考進台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研究所(前身為台南藝術學院),當時本來什麼都不會,進去後才開始學拍片,覺得很有趣,一路拍到現在。

李家驊表示,台灣紀錄片的發展得很好,愈來愈多創作者可以用很少的錢、做出很好看的片子。「但最大的困難是,我們都不太找得到錢。另外一個更大的困難是,我們好不容易拍出一部片子,其實沒有什麼管道被看見。這些挫折每次都讓我想著,是不是放棄算了。」

李家驊的新作《我的兒子是死刑犯》即將上映,他自認很幸運,「這不是客套話,我覺得之前有機會做紀錄片《夢想續航》、遇到佳映娛樂總經理劉嘉明,真的是運氣好。我很多研究所同學都非常有才華,我在我的同學裡應該是很平庸的一個,但是我真的運氣很好,我只能這樣講。」

他認為,在台灣要做非主流的影像創作,真的相對比較辛苦。沒有資源,發表的管道也相對很少。但他覺得台灣的獨立影像創作、有很多厲害的創作者,「這可能不是我一個人的困難,是整個環境的困難。」

《我的兒子是死刑犯》將於8/14在台上映。

紀錄片《我的兒子是死刑犯》從加害者家屬的角度反映台灣社會對此議題的態度,即將在台上映。(佳映娛樂提供)
紀錄片《我的兒子是死刑犯》從加害者家屬的角度反映台灣社會對此議題的態度,即將在台上映。(佳映娛樂提供)


更多鏡週刊報導
少年偷海報引起共鳴 他身在電影圈卻自認是邊緣人
超支超時都力挺 他讓導演感動到想下跪
與剪接師意見不合常吵架 導演感謝「4字」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