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的韌性與警示

(圖/本報系資料照)
(圖/本報系資料照)

大陸教科書評價辛亥革命的最大成就,是推翻兩千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並在中國形成「敢有帝制自為者,天下共擊之」的民主主義觀念。此後無論是袁世凱的洪憲稱帝,還是張勳復辟,最終都是快速失敗收場,顯示帝制在中國再無生存土壤。

民主政治也同樣如此,第三波民主化曾席捲全球,但也經歷民主化回潮,一些國家沒來得及完成民主鞏固就又走回威權。但韓國顯然屬於完成民主化進程的國家,其中一個標誌就是,威權與獨裁再無生存土壤,即便總統尹錫悅宣布實施戒嚴,即便他和國防部長金龍顯通過高中同學圈子提前在軍方布局,但依然在短短6小時草草收場。

導致尹錫悅失敗的核心原因,當然是全體韓國人民的抵制,其支持率暴跌至歷任總統最低就是明證,但在技術層面,最核心原因是軍方的消極抵制,雖然他們無法抗命而不得不進入國會,但他們並未採取實質行動阻止韓國議員行使職權,因為他們知道,自己也是人民的一分子,也終將會以人民的身分重歸社會。

這揭示了新興民主國家的兩個共存但截然對立的面向,一是政治人物依然存在動搖民主根基的權力衝動,戒嚴背後的獨裁思維依然存在於政客們的腦海之中;二是民主自由的觀念已經在韓國真正落地生根,全斗煥時代的政變操作再也不會上演,無論政客們如何利用權力和權謀。

權力的邏輯決定了政治人物很難根除獨裁的衝動,但民主政治的制度框架可以限制這種衝動轉化成現實,最重要的是人民的民主共識,只有全體人民的集體力量,才能防範可能存在的制度漏洞。

有意思的是,尹錫悅宣布戒嚴時所引述的諸多理由,也被很多民進黨人深深認同,民進黨如今也飽受朝小野大的掣肘之苦,一些民進黨人的言論暴露了他們的民主不是人民作主,而是民進黨作主。不過,台灣社會也不必太過擔心,跟韓國類似,台灣其實已走完民主鞏固的道路,歷經3次政黨輪替的和平交接,已經沒有任何政治勢力能夠改變整個社會的民主共識。這其實就是民主的韌性之所在,縱使朝野吵吵鬧鬧,上演暴力抗爭,但最多就是造成社會內耗,降低政治運轉效率,並不會損及民主根基。

當然,這也不意味著台灣社會就該為此沾沾自喜,韓國存在的對立面向台灣同樣存在,前總統陳水扁站出來批評戒嚴的言論,但別忘了2007年大選末期,恰恰是陳水扁承認在慎重思考是否宣布戒嚴,彼時的背景是民進黨選情不利,黨內就有提出延後選舉的想法。

由此可見,戒嚴的幽靈從來沒有真正離開,在權力的誘惑下,千萬不要對政治人物的道德操守抱有太多幻想,人民能依靠的只有自己對民主的信仰和堅持。韓國的戒嚴鬧劇是難得的機會教育,不僅是發布或留言支持尹錫悅的網路鄉民,每個人都該捫心自問,自己心中是否也有支持戒嚴的一閃念,如果有,就該好好反思自己是否站到了人民的對立面,或者忘記了自己也是人民的一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