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報書摘】劉峯松全集:1.堅持走對的路、2.重返歷史現場

無怨無悔的劉峯松
文/翁金珠(總統府國策顧問、拓展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劉峯松1941年出生於彰化縣,曾任國小和國中教師、地方法院觀護人、台北縣文化中心主任、國史館主任秘書、台灣文獻館館長等職,現任財團法人半線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高雄美麗島事件前後,為持續爭取民主,在彰化縣多次參與選舉,最後國大代表競選一役,被以「煽惑內亂」的不實罪名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半。1984年7月27日出獄後,仍持續投入民主運動及基層草根工作。

1992年應台北縣長尤清之邀,擔任文化中心主任,首次突破禁忌舉辦「二二八紀念音樂會」;任內規劃籌設鶯歌陶瓷博物館、十三行博物館;辦理福爾摩沙世界文化日展覽;灌錄「楊三郎創作歌謠專輯」、「江文也紀念作品集」及辦理發表會;並首創宗教藝術節與桐花季活動;出版《立石鐵臣台灣畫冊》、《凱達格蘭族文獻叢編》、《北台灣文學》、《北縣歷史與人物叢書》、《阿美語圖解實用字典》、《阿美語讀本》等等珍貴史料;進行馬偕、江文也、楊三郎(兩位同姓名的音樂家和美術家)、李梅樹、施乾、杜聰明等等先賢的田野調查,並建碑、樹立銅像,使台灣文化植根於鄉土。2000年台灣首度政黨輪替後,劉峯松接任國史館主任秘書、台灣文獻館館長。館長任內有計畫地整理、出版台灣史料文獻;舉辦「台灣人日本兵」田野調查、研究出版及建議於高雄港建碑,暨辦理台灣民藝展等等活動,貢獻卓著。

劉峯松畢生投入台灣文化工作,任職台北地方法院觀護人時,為不忍見警總人員沒收舊書攤日治時期台灣研究文獻及左派書刊後燒毀,便常在下班後逛各地舊書攤,並用盡薪水「搶救」,是繼張良澤教授後的第二大文獻收藏家,於1999年獲頒省政府「傑出文獻保存獎」,及於2000年獲頒行政院「文耕獎」榮譽。1995年創辦財團法人半線文教基金會,並將數萬冊、價值難以估計的收藏圖書全數捐贈基金會;該基金會附設成立「台灣文化資料中心」,提供各界研究。另外,為堅定信仰與彰顯土地精神,也收藏了魚盤和台灣土甕。

獄中三年半中,劉峯松研讀聖經而成為虔誠的基督徒,將信仰心得透過書信與妻子、友人分享,其每週一篇的書信刊登於台灣教會公報,讀者深受感動;人光出版社將文稿編輯出版《黑獄陽光》,榮獲台灣教會公報社頒予「巴克禮寫作獎—特優獎」。其他獄中主要著作有:《黑獄螢光》、《黑獄風光》、《台灣動物史話》及《台灣的黑暗時代》等。《黑獄螢光》為擔任台北地方法院觀護人多年的回憶,筆法平實、悲天憫人,全書充滿人道思想與社會關懷;《黑獄風光》是一本蒐集獄中人犯故事及見聞實錄;《台灣動物史話》內容,有「台灣虎話」、「馬和台灣歷史」、「鹿之島」、「鯨的傳奇」等等,該書不在於談動物,而在藉以表達「台灣歷史文化」種種。坐牢卻苦中作樂,完成多本著作,也是個人意外收穫,和台灣政治犯的奇蹟。

劉峯松秉持民主、自由、平等信念,自1980年代以來寫作不斷,發表於報章雜誌外,亦出版多種著作,均具時代意義,頗受好評,可惜都已絕版。退休後,關心台灣少子化、高齡化已成國安問題,又投入婚姻媒介市場,撰寫「教戰手冊」—「泰瑞薩觀點」,且出版《媒合也可以找到真愛》、《走在婚姻的大道上》、《婚姻幸福的終極密碼》、《堂·吉訶德的愛情教室》、《結婚要有愛情》及《包容 讓感情長久》等六本書。另外,於2018年4月出版《黑白與彩色─阿邦的故事人生》傳記。

綜合劉峯松的一生,關心歷史、政治、宗教、哲學、文化、教育、環保乃至於高齡化、少子化議題,除站在第一線外,又寫作不輟,可說為自己,也為台灣留下了重要的歷史見證。年輕時為理念參加員林鎮長、省議員和國大代表三次競選,省議員因具學生身份被註消參選資格,國大代表沒當選卻與競選立法委員的張春男雙雙被以「煽惑內亂罪」判刑三年半。

拓展文教基金會出版本書,是期望蒐集、彙整劉峯松部分攸關人權、主權文章出版,讓年輕一輩瞭解、體會,台灣從戒嚴到民主化,前輩身體力行的經驗及無怨無悔的精神,以推展及深化台灣民主與人權問題的研究。


作者劉峯松與夫人翁金珠從年輕就常一同參加爭取民主的群眾運動。圖/翻攝自劉峯松全集
作者簡介
劉峯松 彰化人,1941年出生於彰化北斗,曾競選員林鎮長、省議員(因具學生身分取消資格)、國大代表。但任過中小學老師、地方法院觀護人、台北縣文化中心主任、國史館主任秘書、台灣文獻館館長等職。業餘以蒐集「台灣文獻」為樂;1995年捐出萬冊藏書、創立財團法人半線文教基金會(附設台灣文化資料中心);2017年擔任董事長。1999年獲首屆台灣文獻獎;2000年獲頒文建會「文耕獎」(文化資產保存類)。
著有《台灣動物史話》、《黑獄陽光》(1984年獲巴克禮寫作獎特優獎)、《黑獄螢光》、《黑獄風光》(1984)、《台灣的黑暗時代》(1986)及獻給所有人的泰瑞薩觀點系列六冊(2010〜2017)及《黑白與彩色—阿邦的故事人生》(2018),共十餘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