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行動刻不容緩 督促政院優先排程

祝潤霖

立委伍麗華(右起)、蘇巧慧、洪申翰、賴品妤、莊競程,及中研院環境博士許晃雄齊為氣候變遷的世代正義請命。(photo by 洪申翰立委辦公室)
立委伍麗華(右起)、蘇巧慧、洪申翰、賴品妤、莊競程,及中研院環境博士許晃雄齊為氣候變遷的世代正義請命。(photo by 洪申翰立委辦公室)

【台灣醒報記者祝潤霖台北報導】「我將督促行政院把氣候危機政策列為優先施政重點!」立委洪申翰、伍麗華、蘇巧慧、莊競程、賴品妤24日共推氣候行動,要求行政團隊應正視氣候變遷,包括邁向2050淨零碳排、推出台版綠色政綱、提出《氣候變遷法》、納入多元社群參與氣候政策,以完善台灣的氣候治理。

轉型減少產業衝擊

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博士許晃雄指出,台灣未來的春季乾旱會較以往嚴重,可能影響春耕,而冬季降雨會變少,氣溫變暖,形成又乾又暖的天氣型態,進而影響農作物收成。他強調,台灣亟需深度減碳的規劃與確立,中研院在2019年6月曾提出了3項倡議,包括發展途徑規劃溝通與共識,及上位法源的建立。

賴品妤表示,夏季海水溫度上升,核電廠為了要符合排放水溫度的要求,就會依規定視狀況執行降載策略;後續要升至滿載運轉,也需要觀察潮汐、海水溫度變化等。高溫已經不只是在生活中「感覺熱」,更是影響到如發電等民生問題;從核電廠的例子可以看出,未來的能源設備和發電方式,必須要能夠適應高溫。

「2023年起,其他沒有碳定價地區的貨品要進入歐盟時,都可能被課以碳關稅,這對出口導向的台灣將產生巨大衝擊。」莊競程認為,迫切需要參考歐盟《綠色政綱》,提出台版綠色轉型方案,最重要的是設計一套轉型機制,減少產業界的衝擊,也可以透過稅制改革,增加誘因同時促進經濟增長,達到公平的社會轉型。

氣候變遷是人權議題

伍麗華指出,氣候變遷是人權議題,如原住民社群許多部落位於山區或河邊,當豪雨增加,容易造成山區土石流或山崩,使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受威脅;而對於鄉村的農產業,則可能因為暖乾的冬天導致鉅額農損,政府在氣候變遷政策的決策過程中,必須有多元社群的參與,才能確實掌握每個族群的需求與面臨的威脅。

「不僅要全面檢討法規、政策,更要投入足夠的資源,協助台灣來面對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影響。」蘇巧慧表示,政府除了協助產業與能源的減碳,也應該投入資源來研發碳循環、碳捕捉與封存等技術。以日本為例,建議政府應推動氣候變遷知識普及化,就像台灣921以來成功推廣地震防災知識,提高民眾的防災意識。

洪申翰重申4項主張,包括邁向2050淨零碳排、推出台版綠色政綱、提出《氣候變遷法》及多元社群參與氣候政策。現在的青年及未來世代在政治上尚未有權選擇對未來有益的政策,卻要在20、30年後承擔氣候變遷更加嚴重的後果,「這是世代的不正義!」呼籲大眾參與27日青年氣候聯盟舉辦的抗暖化大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