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 乾旱、蟲害危及北美千年古樹

根據「森林生態與管理」(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4月1日發布有關大盆地刺尾松(Grant Basin bristlecone pine,GBBP)死亡率論文指出,影響生長於高海拔大盆地刺尾松近年來死亡的原因,為氣候變遷導致更嚴峻的乾旱條件與樹皮甲蟲(bark beetles)襲擊影響,相關單位需要新的管理策略,保護該位於北美西部高山森林的標誌性物種。

高海拔五針松(five-needle pines),是生長於北美西部亞高山森林基礎和標誌性物種,其中的大盆地刺尾松,因其極長的壽命備受關注。這些物種經常在極端環境下生長,但也很容易受到氣候條件變化影響。

研究顯示,除氣候因素外,這些物種愈來愈受到生物干擾威脅,其中以樹皮甲蟲最為嚴重。

大盆地刺尾松有著比其他高海拔松樹,更不易受到樹皮甲蟲影響的特性,但近年來氣候變遷,溫度上升,雨量減少,這些松樹面臨乾旱威脅,而樹皮甲蟲在高海拔地區溫度變暖和乾燥的天候下不斷繁衍成長,影響大盆地刺尾松生存。

此次公布的論文中,科學家針對猶他州華華山脈(Wah Wah Mountains)和加州特利斯科普峰(Telescope Peak)的帕納明特嶺(Panamint Range)兩個點進行大尾松死亡率初步調查,包括天氣引領的壓力和樹皮甲蟲潛在影響。

科學家發現,這兩個地點的「氣候缺水」(Climatic water deficit,CWD),一種濕度壓力累積量度,以及年平均溫度,在2010年後十年時間有所增加。相對過去40年中的任何時間,2020年的CWD是最高的。

儘管大盆地刺尾松死亡率,過去並未歸因於樹皮甲蟲,但科學家觀察近期(2013年至2020年)上述兩地的樹皮甲蟲襲擊樹木,與溫度升高和CWD的時間點一致。

根據描述華華山和帕納明特嶺氣候和植物水分威脅指標年度數據顯示,自1981年以來,年平均溫度上升,伴隨降水下降。每個變量的線性趨勢,都顯示這兩個地點顯著變暖和降水減少,這與樹皮甲蟲導致死亡的時間吻合。

這項結果支持科學家們先前的研究,即大盆地刺尾松是樹皮甲蟲的群種匯集地。樹皮甲蟲在大盆地刺尾松中並無法自我維持,但當樹皮甲蟲與其他松樹內的寄生物種紛紛增加時,則有可能造成大盆地刺尾松死亡。

研究並指出,北美西部松樹林一種極具破壞性害蟲,Ips confusus和樹皮甲蟲的其中一種,山松甲蟲(Dendroctonus ponderosae),在它們的寄生樹,毛軸小紅門蘭(P. monophylla)和曲柔麗藻(P. flexilis)上也發現數量增長。

科學家根據近期死亡的18顆大盆地刺尾松中提取核心樣本,發現67%有真菌的證據。這些松樹年齡介於225歲至1612歲,平均為698歲,胸徑(DBH)平均為75.6釐米。

此外,在死亡的大盆地次尾松還發現身分不明的蛀木蟲幼蟲,和Pityophthorus confertus Swaine等成蟲,這些物種也導致樹木死亡。

這些研究結果表明,受感染的針葉樹與大盆地刺尾松混合,可能導致大盆地刺尾松死亡。

研究人員建議,在大盆地刺尾松與其他松樹混合的地區,特別是溫暖、乾燥的範圍地區,應每年監測樹皮甲蟲,已提前了解可能對大盆地刺尾松的襲擊。

此外,保護這些林地免於野火侵害,將有助確保這些林地剩餘存活的樹木遺產。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蓋茲親揭48年前履歷 身高體重、薪資及老家地址曝光
芝加哥國慶遊行爆濫射 6死31傷 22歲槍手落網動機不明
國慶長周末…紐約華人餐廳生意旺 「快恢復到疫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