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桶堆裡舞爵士 詭跡解放焦慮

中國時報【李欣恬╱台北報導】 舞台上170個水桶堆高搖晃,轟一聲倒下散開,舞者手舞足蹈地在散落的水桶間隙中跳舞。稻草人現代舞團以諾貝爾文學獎作家沙特小說《嘔吐》為靈感,推出雙人舞作《詭跡》,探討人對存在的焦慮與恐懼。 藝術總監羅文瑾表示,《嘔吐》是她非常喜愛的小說,裡頭主角對人生存在意義的思考,讓她找到許多編舞素材,此外,舞作也結合了在台南排練場總是漏水的生活情景。 「沙特小說探討人為何存在,還有遇到各種境遇時的應對,就像我們舞團的排練場,因為比較老舊,總是在漏水,舞者經常需要隨機應變,和水桶一起排練,我把這真實的生活情景搬上舞台,藉此表現沙特小說內容,再貼切不過了。」 羅文瑾表示,小說裡的主角是一個焦慮的人,「他對自己的存在總有一股莫名的噁心感,對生命周遭的事物也不太熱情,原本只想當一個翻譯別人作品的譯者,後來經過漫長的自我探索旅程,他終於面對自己,踏上小說創作之路。」 《詭跡》圍繞著主角的「焦慮感」以及他面對人生不同境遇的「隨機感」兩大主題。最初可聽見不知從何處傳來的水滴聲,舞者拿著水桶接水,並將水桶愈疊愈高,直到水桶瞬間倒下,舞者在錯落的水桶陣裡,順著現場爵士樂團演奏而跳舞。 羅文瑾表示,在水桶散開的瞬間,焦慮感釋放了,但舞者必須隨機應變,如何在不踢到水桶的狀態下跳舞,「這種不知何時會踢到水桶的感覺,就是我想要表現的隨機感。」羅文瑾說,舞作裡所採用的輕快爵士歌曲《Some of these days》,正是小說主角在面對焦慮時會聽的音樂。 羅文瑾對文學、哲學的喜愛一向反映在她的舞作裡,過去曾有以卡夫卡《變形記》為靈感的《鑰匙人》,還有源自保羅奧斯特《孤獨,及其所創造的》的《單.身》,她表示,年底也將推出以尼采《善惡的彼岸》為創作理念的作品。 《詭跡》17、18日於台北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