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台灣人 神父丁松筠

選在神父丁松筠再熟悉不過的攝影棚,光啟社原訂今天(1日)為丁松筠舉辦取得台灣身分證的慶祝活動,但丁松筠昨天上午10時急性心因性猝死,慶祝活動臨時改為追思會。丁松筠生前曾親自電邀黑幼龍等好友出席,如今好友依約再聚一堂,舞台中央空著一張等待主人的沙發椅,像是一場沒有主角的謝幕。

追思會上,內政部長葉俊榮與台北市政府民政局局長藍世聰親自頒授「歸化國籍許可證書」、「身分證」與「戶口名簿」,宣告丁松筠正式成為擁有國籍的台灣人。身分證上的丁松筠微微笑著,這是他盼望已久的身分證,證件標註的初發日期為2017年5月24日,也就是說,丁松筠離世時,已是實實在在的台灣人。

但在丁松筠心裡,他早就是台灣人了。

光啟社原訂今天(1日)為丁松筠舉辦取得身分證的慶祝活動,臨時改為追思會,現場為他留下一把沙發椅,彷彿他還在這裡。
光啟社原訂今天(1日)為丁松筠舉辦取得身分證的慶祝活動,臨時改為追思會,現場為他留下一把沙發椅,彷彿他還在這裡。

來台50載的他總說自己是「美國生產、台灣加工」,他也曾在記錄影片中說,「雖然我的鼻子沒變、眼睛沒變,但我覺得,我的心裡面已經變成台灣人了。」丁松筠弟弟、神父丁松青今代哥哥領證,想起哥哥生前興奮期待,他也哽咽:「我跟哥哥總覺得自己是台灣人,能拿到身分證,更覺得自己跟大家一樣。」

監察院副院長孫大川年輕時曾擔任丁松筠的中文祕書,他總是看見丁松筠帶著一把吉他就往外頭去,有時去工地找工人聊天、有時去找外籍勞工問候、有時去找原住民唱歌,「丁神父是用他的方式理解台灣人。」丁松筠經常穿在身上的原住民服裝,就是他送給丁松筠的卑南族飾樣。

丁松筠24歲就來台宣教,他是神父、是演員、是主持人、是節目製作人,也是大學教師。他重視兒童及青少年教育,曾以「傑瑞叔叔」之名主持英語教學節目。他熱衷製作節目與拍攝紀錄片,報導泰北難民的紀錄片《殺戮戰場的邊緣》曾獲金馬獎最佳紀錄片以及亞太影展最佳短片。

內政部與台北市民政局將歸化國籍許可證書、戶口名簿與身分證送至追思會場,讓人無限感傷。
內政部與台北市民政局將歸化國籍許可證書、戶口名簿與身分證送至追思會場,讓人無限感傷。

丁松筠在生前最後遺作〈手術檯旁的聖母媽媽〉中描述,自己44歲時發現心血管有問題,「愛運動的我常覺得運動後心臟很不舒服,有點想吐,大約要沈靜個90秒才恢復正常,天主透過這個病痛給我提醒與啟示,讓我揹負這小十字架,提醒我的軟弱。」而後他進行心臟手術,以氣球擴張術疏通血管。

今年4月,75歲的他再度感覺運動後心悶、爬樓梯吃力,進手術房前,他對弟弟丁松青說:「萬一這次我活不下來,請代我向所有的朋友說,我愛他們!」進了手術房,他孤獨地躺在手術檯上等候時,非常強烈「看到」聖母來了,「她柔聲安慰:『我希望你記住現在對生命無能為力的感受』,康復之後,要特別照顧那些無能為力之人。」

追思會現場準備丁松筠最喜歡的蝴蝶蘭,親友們一一送上鮮花,也與丁松筠說說話。
追思會現場準備丁松筠最喜歡的蝴蝶蘭,親友們一一送上鮮花,也與丁松筠說說話。

在追思會上,丁松青也再度轉述哥哥這段話,眼神環繞了眾人,丁松青緩緩說出:「現在我要告訴你們,我愛你們!I love you。」溫柔的言語讓眾人都淚崩了,逾百名親友都頻頻拭淚。光啟社也準備了丁松筠生前最喜歡的蝴蝶蘭,讓親友們一一獻花,與回到天家的丁松筠說說話。

光啟社副董事長黑幼龍受訪時則說,丁松筠當年找他進光啟社,從此改變了他的一生,丁松筠樂觀正向的個性也影響他至今。他並表示,丁松筠生前除了希望領取中華民國身分證,另個心願就是籌拍「利瑪竇」紀錄片,這個工作仍會繼續進行,完成丁松筠最希望拍攝完成的紀錄片。

丁松筠(右)與弟弟丁松青來台多年,兩人都在台灣擔任神父,彼此是最親近的家人與朋友。(光啟社提供)
丁松筠(右)與弟弟丁松青來台多年,兩人都在台灣擔任神父,彼此是最親近的家人與朋友。(光啟社提供)

據了解,丁松筠日前才剛從北京回國,生前就住在光啟社的會院。端午連假後,員工上班時發現丁松筠倒臥住處,研判是急性心因性過世。追思彌撒時間仍在規劃中,但丁松筠確定會留在台灣,未來將安葬在天主教彰化靜山靈修中心。丁松青表示,哥哥將長眠在台灣,「因為台灣就是我們的家。」


延伸閱讀
【訃聞】丁松筠神父病逝 早已肯定:「我會死在台灣」
【訃聞】她內在有一個傷口從未癒合——作家林奕含之死
【訃聞】叛逆到最後──汪笨湖離世

相關新聞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