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最美只有更美・冰島高調炫耀真實版仙境的十大美景
雖然是個面積只比10萬平方公里大些的國家,「極圈火島」冰島卻有著密度極高的絕美風光。身為歐洲人口密度最低的國家,誇張點說:或許在這座北大西洋的島嶼上,遇見美景的機率可能比遇見人還要高!?更有旅遊雜誌曾形容:該國幾乎每平方英吋都令人驚艷!至於這樣的描述會不會太過「浮誇」?看完下面的介紹,你大概只能相信仙境可能真的存在冰島~~
* 塞里雅蘭瀑布 Seljalandsfoss
以艾雅法拉冰蓋(Eyjafjallajökull)為源頭,塞里雅蘭瀑布從60公尺高的懸崖傾瀉而從下。
和雷克雅維克相距大約120公里,就位在環形路旁、通往249公路的地方,這座瀑布以綠意盎然景觀為背景,擁有一望無際的遼闊視野。
彷彿這樣還不夠夢幻,懸崖底部有條小徑,讓你可以走進隱藏於瀑布後方的小山洞,暫時假裝自己置身於童話中~~
* 斯科加瀑布 Skógafoss
坐落塞里雅蘭瀑布以東約30公里處的斯科加瀑布,又稱為「樹林瀑布」。它是冰島最大的瀑布之一,寬達25公尺,眼尖的你可能已經發現,這張彷彿凌空垂掛的超大白絹,曾經出現在電影《白日夢冒險王》(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和《雷神索爾2:黑暗世界》(Thor: The Dark World)中。
從一座60公尺高的峭壁奔流而下,這座海崖標誌著昔日的海岸線。儘管今日的海岸線與斯科加瀑布相距約5公里,然而與海岸平行延伸超過數百公里的海崖,與山脈一起在海岸低地與冰島高原間,形成一道清晰的界線。
豐沛的水源噴濺出水花,瀑布持續產生的大量噴霧,讓它在天氣晴朗的日子,經常畫出一道、甚至兩道彩虹橋,感覺超不真實!
* 雷尼斯法拉 Reynisfjara
距離冰島最南端村莊維克(Vík)只有20分鐘車程的雷尼斯法拉,名稱原意為「黑沙灘」,黑色的沙子與壯觀的玄武岩柱,讓它成為冰島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景觀之一。曾經被評選為「世界十大最美非熱帶海灘」之一,以及「全世界最棒海灘」第六名,文論是冰島的明信片、旅遊手冊、部落格或影片中,總能發現它的蹤跡。
崎嶇的海岸、黑色的火山沙、光滑的鵝卵石、獨特的岩層、深邃的洞穴、高聳的懸岩⋯⋯構成它與眾不同的面貌,多變的天候和拍打岸邊的巨浪,更增添了雷尼斯法拉的戲劇性,略帶危險的氣氛中充滿孤傲的詩意~~
海灘上奇形怪狀的玄武岩海蝕柱,被稱為雷尼斯德蘭格(Reynisdrangar),傳說是日出時被凍結的巨魔,有人則認為它們曾是海岸線懸崖的一部分。沿岸還有座既像金字塔也像管風琴的格達懸崖(Garder),由一片深色玄武岩著組成。
儘管景色非常迷人,來到這座海灘得格外小心,因為海濤非常常見,此外水流也很強勁。切記這些水域不適合游泳,一定要遠離海邊,以免發生危險!
* 瓦特納冰川國家公園 Vatnajökulsþjóðgarður
面積廣達8,100平方公里,瓦特納冰川是北極以外歐洲最大的冰川,成為探索冰洞的絕佳去處。冰川平均厚度為400公尺(最厚達1,000公尺),下方隱藏著山谷、高原、甚至幾座活躍的火山,河流、冰川、火山與地熱,聯手打造了這處冰與火的世界~~
瓦特納冰川國家公園成立於2008年,目前除了瓦特納冰川及其周邊地區以外,還包括了過去斯卡夫塔(Skaftafell)和傑古沙格魯夫爾(Jökulsárgljúfur)的國家公園,占地共達14,141平方公里,大約是冰島總面積的14%,是歐洲第二大國家公園!
冰河周遭景觀多變:北部,冰川河流隔開高地高原,昔日巨大的冰川洪水在高原北部形成峽谷,至今依舊可以聽到峽谷上端黛提瀑布(Dettifoss)雷鳴般的怒吼。雄偉的山脊是南部的特色,出口冰川沿著它們流往低地。至於西部則以大量火山活動為特色,其中Vonarskarð是片色彩繽紛的高溫區,同時也是冰島的南北分水嶺。
*冰河湖 Jökulsárlón
覆蓋冰島東半部大部分區域的瓦特納冰川,以Breiðamerkurjökull為出口冰川。後者是冰島唯一一處冰川與大海交會的地方,以冰舌的姿態出現,最終以潟湖劃下句點⋯⋯而後冰川在太平洋邊緣開始退縮,誕生了今日的冰河湖(Jökulsárlón),它因為冰川融化不斷增長,如今面積比1940年代出現時足足大上4倍,成為冰島最大的冰川湖。
距離海邊只有1.5公里的它,面積廣達18平方公里,2009年時,甚至以248公尺的深度,成為冰島最深的湖泊。高達910公尺的巨大冰蓋,從鋸齒狀的冰丘,一路湧向19公里外的潟湖⋯⋯
除了壯觀的冰河景色,當你開車經過赫本(Höfn)漁村和 Skaftafell保護區時,可以看見人們口中「發光的藍色冰山幽靈遊行」(a ghostly procession of luminous blue icebergs)。這些被沖到岸邊的巨大浮冰,彷彿巧奪天工的藝術品,襯著黑色的火山沙灘,形成冰島令人驚豔的自然奇觀,也因此為它贏得「鑽石冰沙灘」的華麗暱稱~~
* 犀牛石 Hvítserkur
傳說,冰島最大的海豹棲息地之一瓦斯半島(Vatnsnes)原本有隻巨獸。某天牠打算破壞冰島首座修道院Þingeyraklaustur(落成於1133年)的大鐘,卻沒注意到緩緩升起的太陽,最終在陽光的照射下,變成了一塊巨大的岩石⋯⋯
被稱為「冰島西北部巨魔」的犀牛石,出現在胡納灣(Húnaflói)中,這塊15公尺高的玄武岩,隨著水位落差與光線轉換,不斷改變著形狀,也引發人們無邊的想像,「象鼻石」、「巨怪石」等暱稱接連出現,然而它在冰島語中的名稱原意其實是「白襯衫」,來自於堆積在岩石表面的鳥糞顏色!
顯然許多鳥類都在它身上築巢,海鷗、鸕鶿、暴雪鸌⋯⋯讓它成為觀賞海鳥的聖地,也讓它看起來更像一隻活生生的生物。至於欣賞這塊露出海面巨岩的最佳角度,是從瓦斯半島的東岸,特別是在夏日午夜陽光和冬季北極光的襯托下,這隻怪獸就像正跨越神話的邊界,來到現實世界中~~
* 教堂山 Kirkjufell
猜猜看,冰島出境率最高的山峰是哪座?沒錯,正是位於西部斯奈山半島(Snæfellsnes)的教堂山。《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的粉絲大概一眼就認出來了吧:這裡是瓊恩雪諾、獵狗和喬拉莫爾蒙尋訪夜王的Arrowhead Mountain!
坐落於半島的北海岸、距離格倫達菲厄澤鎮(Grundarfjörður)西方大約2公里,高463公尺的教堂山,本身也占據著一座橢圓形的小半島,以南端和冰島其他地區相連。雖然擁有火山岩,卻不是一座火山,而是歷經冰川侵蝕的冰原島峰(Nunatak,未被陸冰覆蓋、突出於冰川中的山頂)。
每一面都呈現出陡峭的斜坡,教堂山猶如一座傲然挺立的金字塔。這裡是欣賞極光的最佳地點之一,如果你運氣夠好,極光畫過山頭在天空舞動的絕景,將成為你一生中最難忘的記憶之一!
* 史托克 Strokkur
位於冰島西南方的赫伊卡達勒(Haukadalur)山谷,以間歇泉聞名,根據歷史記載,這座谷地因為地震引發地熱,區內遍布50座間歇泉、溫泉、泥沸泉(mud pot)和噴氣孔,打從18世紀開始就是熱門旅遊景點,當中最大的蓋錫爾(Geysir),正是「間歇泉」(geyser)一詞的由來。
不過如今它的噴發次數越來越少,反倒是相距50公尺的史托克間歇泉目前非常活躍!每6~10分鐘噴發一次,高在度15~20公尺之間,這座出現在雷克雅維克以東、赫維塔河(Hvítá)旁的間歇泉,有時還能一舉衝上40公尺的高度~~
這座高密集活躍的間歇泉,首次出現於1789年的記載中,每年都有大大小小的活動紀錄。不過20世紀初,因為地震阻塞了它的噴泉管道,最後是間歇泉委員會1963年派人前往清理泉坑底部,才讓它「起死回生」,一直噴發到現在⋯⋯
* 蘭德曼納勞格Landmannalaugar
覆蓋冰島內陸地區的冰島高原(Hálendið),大部分都是火山沙漠,儘管不適合居住,這些由土壤、熔岩和火山灰構成的地表,呈現出不同顏色。其中特別是位於Laugahraun熔岩場邊緣的蘭德曼納勞格,有著萬花筒般的繽紛色彩。
鄰近當地人稱為「地獄之門」的海克拉火山(Hekla),周遭紅、橙、棕、綠、黃、藍、紫等色彩豐富的山脈與斑斕的流紋岩,讓人彷彿被調色盤包圍。每到夏天,蘭德曼納勞格成為深受歡迎的旅遊和健行勝地,其中特別是Bláhnúkur和Brennisteinsalda兩座山脈。
蘭德曼納勞格是冰島最有人氣的健行步道Laugavefur的北部起點,讓你可以從天然地熱溫泉區,前往以雷神索爾命名的索斯默克山脊(Thórsmörk)的冰川山谷,沿途多變的景觀成為它最大的特色,每年總吸引8,000人前往探訪,《國家地理》雜誌就曾在2012年時,將它列為「全世界20大最佳步道」之一!
*邁利弗山 Mælifell
一座可愛的圓錐狀火山,被青綠色的苔蘚覆蓋著,位於米達爾斯冰原(Mýrdalsjökull)邊緣的邁利弗山,因為隨土壤濕度改變顏色的紫萼蘚(Grimmia),變成了不折不扣的抹茶山。
海拔標高200公尺,這座複式火山由達爾斯冰原下方的火山噴發而成,大約在1萬年前因冰川退去而浮出水面。如今孤零零聳立於黑色沙漠中的它,以藍色的天空為背景,河流在附近地表刻畫初一道道紋路,感覺非常超現實。
這座冰島南部的火山,只能以步行或駕駛四輪驅動車的方式前往,而且道路非常潮濕,有時甚至會被完全淹沒,因此只能在7~10月間進入。或許想就近欣賞邁利弗山不是那麼容易,不過一旦你抵達那裏,除了風聲之外什麼也聽不見,就像來到遺世獨立的仙境,一處彷彿存在另一個世界的地方~~
文字/Iris P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