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大選 全球化VS 反全球化的戰爭

評論》英法政局丕變,全球政經秩序面臨挑戰

 

 


新頭殼newtalk

 

“全球化VS 反全球化”的戰爭儼然成為這兩年全球主流,高舉民粹主義的政黨雖然連續在荷蘭與法國的大選中受挫,但是反全球化的思潮已然高漲,除非全球經濟好轉,貧富間資產財富M型化的現象改善,這種強烈排外的思潮還會繼續引起世界動亂很長的時間。

法國總統大選由中間偏左派的前經濟部長馬克宏(Emmanuel Macron)與極右派政黨「民族陣線」的勒班(Marine Le Pen),雙雙進入第二輪投票,而最新民調指出,在第二輪的對決,馬克宏將輕鬆勝出。

選前飽受恐怖攻擊的法國選民雖然選擇了穩健務實的政治路線,但是極右派所帶起的民粹之風,法國優先的政治主張所獲的選票已為史上之最。如果在第二輪的投票中,勒班仍能有所斬獲,民粹派的主張就難以被完全忽視,甚至會繼續成為歐洲動亂之源。

由德國智庫博德曼基金會(Bertelsmann Foundation)公布的調查就顯示,對全球化感到擔心是促使歐洲人民支持民粹主義右翼政黨的最重要因素,其中奧地利和法國人民的擔心最甚。

法國學者居依(Christophe Guilluy)在英國衛報的撰文就直指,歐洲及美國的民粹主義依靠兩項基本潮流蓬勃發展,分別是傳統中產階級沒落和多元文化社會崛起。全球化一度帶來世界經濟的榮景,造就大量財富,但是真正獲利的是資本家,一般中產階級在資本家比較利益的考量下,工作被迫外移成本較低的國家,工作機會減少,造成了中產階級沒落與失業率的提高。全球市場贏家與輸家的裂痕,取代了傳統的左右分裂,社會對立仇恨日益嚴重,這也就是反全球化意識的動力來源。

放眼已開發國家,自去年川普以民粹式的主張當選美國總統以來,民粹式投票在大城市以外的鄉鎮和農村受到歡迎,而驅動這股民粹主義的主力,就是在全球化中淪為弱勢的中產階級。在法、英、荷蘭、澳洲和美國,全是同一類人參與民粹活動,他們可能是是藍領或白領勞工、中階經理人和農人。民粹運動多年前伴隨著全球化經濟興起而萌芽,川普支持者的根源可追溯自柯林頓時代崛起的金融資本主義;英國為柴契爾時期推動的工業改革;法國極右派「民族陣線」則在法國重工業一九八○年代末落後發跡。這種導因於貧富差距擴大的兩極化社會造成了反開放,反移民等等的排外思想與本土優先主張的盛行。

因此,如何提振全球經濟,解決”貧富差距”是國際社會刻不容緩需要面對的課題,在國際間,從資源的掠奪、移民的問題、宗教的對立,以及環境的汙染與惡化的”貧富差距”現象都造成國與國之間的衝突、對立乃至於戰爭;在一國之內,貧富間距愈拉愈大,社會財富M形日趨明顯,不僅造成社會對立,民粹興起,階級與世代的仇恨,也是社會動亂與犯罪高昇的主因。

政治人物或許早已忘記了二次世界大戰的興起主因,是導源於上個世紀曾經造成全球無數悲劇的十年經濟大蕭條,也忘了當時的貧富問題導致了法西斯主義,極權思想與民粹現象的興起,終造成關稅壁壘,全球經濟戰以及希特勒的崛起,讓人類陷入有史以來最慘烈的悲劇中。今天同樣的狀況仍再重演,不面對,不解決,悲劇總有一天會再來的。

★更多相關新聞

法國總統選舉 首輪結果出爐 中間派馬克洪贏女川普
「政治黑馬」馬克宏:追到她 便能征服法國
「法版川普」雷朋: 父親的總統夢 我來圓
誰入主愛麗榭宮 都難逃經濟硬戰
民粹主義海嘯 在法國碰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