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垃圾到台灣 利弊權衡之道?

垃圾去哪了、清淨在源頭,今天來到旗艦專題報導第七集,我們要帶您看的是2018年中國拒絕洋垃圾之後,這些漂流的垃圾,有一部分就來到了台灣,今天我們的主角是二次的紙張,因為它在台灣的產業規模非常的大、運用範圍也很廣,不管是回收的紙箱紙盒或者是二次的包裝紙等等,使用的範圍可以說是數不盡的。但是我們今天要從一個數據帶您來看,台灣每年都需要400萬噸的回收紙張,在2006年之前我們沒有強制垃圾分類,這400萬噸當中有250萬噸要進口,分別來自美國、日本跟英國,那麼2006年以後,我們的紙類回收做得不錯,所以進口量大幅縮減到只剩下100萬噸,那到底進口的好還是本土的好,其中關乎的自然就是價格了,在台灣本土回收的紙張,一公噸的成本大概是160塊美金,可是進口的紙張,竟然只要60塊美金左右,兩相權衡之下,如果你是業者,你一定也會選擇進口料,因為他成本低的時候,利潤也就高了,那麼如此一來衝擊到的,自然就是台灣本土的紙類回收業者,我們同樣帶您透過數據來看,在2017年的時候每一公斤的紙張回收,還可以賣到四塊半左右,可是到了2019年的時候,價格崩跌到每公斤一塊一左右,這對於回收的業者來說,自然產生了很大的衝擊,所以你可以說,當我們開放二次料進口到台灣的時候,有些產業的競爭力是提高了,可是有些產業必定是削弱了它的競爭力,甚至是蒙其害。

從2017年中國大陸預告要啟動禁廢令後,全球廢棄物大量流入台灣,2018年的1月至7月,台灣進口廢塑量和廢紙超過100萬噸,創歷年新高,衝擊台灣回收系統、造成國內回收價格下跌。環保團體和回收業者擔心大量中國大陸不要的洋垃圾,輾轉來到台灣,不僅會讓台灣淪為垃圾島,更會讓國內回收價格崩盤。

台灣一年廢紙需求量在400萬噸左右,實施垃圾強制分類前,廢紙進口量達到150萬噸的高峰,此後靠民眾雙手做回收替代了進口廢紙,最高一年自產達到300萬噸,但2017年就因陸續進口歐美廢紙替代了40萬噸自產廢紙,部分民眾辛苦分類的廢紙,合法去處就是焚化爐。

究竟面臨洋垃圾圍城後,國內回收業者如何因應?! 相關產業在獲得大量國際二次料後,又有什麼作為?!

基隆海關倉庫,堆滿來自各國的貨櫃,其中也包括國內二次料,回收業進口的境外廢料。

訪問 環保署廢管處副處長 劉瑞祥:「(在2018年大陸實施禁廢令之後,那我們在我們台灣進口的二次料,最多的就是廢紙跟廢塑膠,在2018年的時候,的確是有小量的增加。。」

這裡是台北的廢紙回收場,從2018年開始,台灣國內廢紙回收價格開始波動。

訪問 回收業者:「3塊4,(之前聽說有掉到2塊多),有喔 那個紙板最沒有價值了(最近紙價是不是不好)比較不好 (你知道為什麼不好)我不知道。」

台灣廢紙回收(價格),在中國大陸禁廢令之後,數度下滑,廢紙回收廠擔心這是因為大批境外二次料,進入台灣之後的影響。

訪問 廢紙回收廠老闆 趙陳香:「(都沒有很好)對啦 當然,現在進口那麼多,當然沒那麼好,沒以前好。(您覺得進口有影響到),有啦 是有影響到啦 當然是有,就是品質現在要好,以前我們餐盒沒有挑起來,都可以 現在不行。」

台灣1公斤廢紙均價,約台幣5到6元,1公噸換算下大約160美元,美國最便宜的廢紙每公噸才50多美元,含跨國運費,大量歐美廢料進入台灣,對國內廢紙價格的嚴重衝擊可想而知。

國內回收價格遭到波及,但國內使用二次料的業者,卻是利大於弊,一旦中國大陸拒收歐美二次料,就等於台灣業者有更多選料的機會。

訪問 塑膠同業公會 副秘書長陳旭:「 早期中國大陸,可能品質比較好的一些原物料,可能都會優先到中國大陸去,所以在中國大陸禁止這些產業用料的進口之後,那其實對我們國內來講,本來我們覺得是一個趨勢,至少在這個部分我們台灣可以拿到比較好品質的一些原物料,對我們台灣來講是一個很好的一個提升的能力。」

造紙公會表示中國大陸發布禁令之後,台灣紙業迎來十年最興盛的時期。

訪問 造紙同業公會秘書長 謝世平:「 中國大陸基本上是,現在目前全球最大的廢紙消費國,所以在國際市場上,就會有很多廢紙進不了中國大陸,也會造成國際的廢紙價格往下面下跌,所以從去年的下半年開始,其實因為國際的廢紙價格往下面走,所以以國內台灣的造紙廠來說,當然他們相對會在考量,有一些它們自己的成本的狀況之下,在進口量部分會往上面走一些一點。」

台灣資源有限,進口境外可以利用的二次料由來已久,尤其是廢紙和塑膠類最普遍。

訪問 環保署廢管處簡任視察 許智倫:「當然這些我們是講,我們廢棄物清理法,是講產業用料,其實它還是廢棄物,業者建議我們的,我們就讓它不用照其他的廢棄物的,申請許可規定就可以進口。」

雖然環保署公告的,屬產業用料需求之事業廢棄物中,共有15大項,包含廢木材 廢塑膠 廢紙 廢銅,廢單一金屬等等,二次料進口台灣,是以事業廢棄物名義進口,經過經銷商 報關行,同時必須有合格廠商證明才能進口。

環保署廢管處副處長 劉瑞祥:「現在大概每年進口的塑料,大概是在40萬公噸左右,進口的紙、紙的料,二次料大概是在130萬公噸左右。」

從2018年1月,中國大陸禁運開始到7月,就有超過100萬公噸,約4萬個貨櫃的廢紙與廢塑,從五大洲86國湧入台灣,影響憂喜參半,憂的是國內回收業者殃及池魚,價格數度崩盤,喜的是再生料工廠,有了更多的貨源,漁翁得利,一場中美的垃圾大戰,竟讓原本無關的台灣,感受到了其中激烈的戰火。

採訪撰稿:鄭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