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的聖誕情歌被解讀為「約會強暴」,捍衛女權的界限何在?

作者:楊永苓 Sandy Yang/一路上 On the Road

從 2017 年開始的 #metoo 運動,為全球各地曾受性騷擾、性侵與性暴力的女性,開啟了一扇通往自由的大門。許多人因為權勢、利益或社會地位,多年來無法為自己所受的不公平待遇,或是曾經遭到的性侵發聲,但因為前仆後繼的女性主義者,不斷用行動與文字鼓勵、塑造了更為開放的社會環境之後,說出「me too」這句話相對更容易,並且也比較能夠獲得大家的理解與支持。

最近在台灣新聞上鬧得沸沸揚揚的鈕承澤性侵事件,也是因為 #metoo 運動的推廣,以致大部分公眾能更為開放、包容地對待受害者。同時,也有許多鈕承澤過往的性騷擾事件被爆出,代表以前「不敢」發聲,或是「不認為」這樣是性騷擾的女性,也開始漸漸改觀,捍衛自己的權益。

浪漫場景換個「濾鏡」,搖身一變成為犯罪

在進入年底,天氣漸漸降溫,節日氣息環繞的冬日,美國卻因為一首冬日情歌而陷入另一輪的「抵制約會強暴」熱潮。這首起源於 1944 年的〈Baby, It’s Cold Outside〉,旋律輕快悅耳,大家可能都聽過,也是我本人很喜歡的一首對唱情歌。然而,我從來沒有想過,它的歌詞含義,竟然可以被解讀成為一次女性被男性半推半就的「約會強暴」。

〈Baby, It’s Cold Outside〉這首歌的大意是,一位女性到男性(男朋友)家做客,時間越來越晚,外面越來越冷,她說她該走了,女孩子在男性家過夜,不知道家人和鄰居會怎麼想,但男士用各種「外面天氣好冷」的理由希望她留下來。

我第一次看到將這首歌的故事解讀為約會強暴時,覺得非常不可思議!歌聲的旋律輕快,男女對唱時那種曖昧、挑逗但互訴情鍾的氛圍,在我的耳中聽起來既可愛又浪漫。但如果排除了旋律、在 2018 年的冬天單看它的歌詞,確實有可能被理解為男性強迫女性留下的行為。

例如,其中她唱道 ” Lend me a coat “(借我一件外套吧),以及 ” The answer is no “(答案是:不行),其實都表現出她想走,但男主唱一直在用各種「理由」讓她留下,例如 ” It’s up to your knees out there “(外面的積雪都到你膝蓋了)、” No cabs to be had out there “(外面沒有計程車)等等。

其實 #metoo 運動希望強調的,不也是希望能改變大家對於「兩情相悅」的思維,不是單方(強勢方)的強迫,而是雙方的共識嗎?如果今天沒有經過女性同意,男性「自以為是」地認為這是兩情相悅,則「涉嫌強暴」的案件還是可以成立。

在 #metoo運動開始之前,大家,包含男性與女性,普遍都接受:「她來我家,就是想跟我睡。」、「我們接吻了,所以發生關係也很正常。」、「我喜歡她,她也喜歡我,這不算強暴。」這樣的說辭。而 #metoo 運動正是希望讓大家啊理解:「不可以就是不可以!」(No means “ no ” !)我喜歡你,但不代表我願意跟你發生性關係!當我們說「不」時,不是因為我們害羞、不好意思,而是「老娘就是不想讓你碰,滾!」

反思歌曲的時代背景,讀出其中的進步價值

然而,反思〈Baby, It’s Cold Outside〉這首歌,它真的是一種男性沙文主義下的產物嗎?

這首歌起源於 1944 年的美國,當時民風保守,女性如果留宿在男性家,會遭到許多議論。因此,這首歌描寫的女性心態,其實是「想留下但害怕家人、鄰居和親戚的閒言閒語」,而她的男朋友也在「找藉口」幫她合理化留下來的決定,在拖沓之中,天色漸暗,風雪愈大,女孩子就「只好」留了下來。

有些評論認為,這首歌在當年,其實是一種女性自覺的進步,代表女性可以「不在意」鄰居和家人的閒言閒語,決定留宿在男性友人家(但是用天氣冷作為藉口)。

歌詞中,女聲唱到:” I ought to say no, no, no sir “(我應該要說不、不、不!),這個 ” ought to “(應該)點出她其實希望留下,但受於禮教和外人的眼光,她「應該」拒絕;而接下來她也唱到:” At least I’m gonna say that I tried “(至少我可以說我試過了),代表她其實接受了這個男方為他創造出來的「藉口」,回家有個交代。

再者,除了歌詞,整首歌的旋律其實表現出一種輕快、詼諧而具有假日氣息的慵懶和溫暖。整體表現出來的風格,是一對戀愛中的男女彼此愛慕,但還處在打情罵俏,彼此試探的曖昧階段。並且,極端女權主義者也會陷入自己希望破除的迷思──留下來過夜就等於會發生性行為──他們為什麼不能就這麼開開心心地唱一整晚的歌,然後相信這個男孩子是個紳士,尊重女性的意見,讓女孩子睡在客房,第二天等風雪小了再走呢?

所以,我們可以推斷,作者在當時寫下這首歌的時候,絕對沒有任何惡意,而希望表現出一首簡單的假日合唱情歌。但隨著時光推移,這樣的行為和歌曲,在今日看來似乎充滿了爭議,不合時宜。

所以,界限到底在哪?

雖然在點亮了這首歌的黑暗面之後,我可以聽出歌詞中的「潛規則」,但我還是寧願相信,這首歌描寫的是開心而愉悅的情感,只是表達的方式在現在看來有些不當。

其實,所有的藝術作品,無論是繪畫、雕塑、文學、歌曲,都會因為觀賞者自身的經歷和個性,而有不同的解讀。每個人都帶著自己的「濾鏡」,去解讀、體會所見所聞的一切訊息。例如,悲觀與樂觀的欣賞者,看梵谷的《向日葵》會有不同的感觸。它可以是生意盎然、豐富飽滿的向日葵,也可以是過分浮誇、企圖遮掩憤怒的向日葵。

如果今天我曾不幸遭到約會強暴,那麼這首歌無疑是一板把我打回不幸記憶的深淵。因此,如何解讀這首歌,也會和每個人自己的性格與經歷有關。你可以憤憤不平,也可以嗤之以鼻,但我們需要正視 #metoo 這件事,「認真對待」性騷擾與性歧視。

但同時,我也希望能提醒許多女性,女權是許多人努力了幾個世紀才爭取到的價值,我們的行為,不應該是「仰仗」女權的便利,而是「賦予」女權更多的力量。

女性權益推廣,是希望這個社會「認真對待」女人的意見,因此,我們也應該要認真對待自己。我們要學習獨立的思考與判斷,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要幫助其他的女性走出不平的陰霾,而不是藉此為由打壓男性或其他女性,或是提出不可理喻的要求而強稱這是「女權」。

當期望著男朋友有「男子氣概」,但另一方面又要求他要「言聽計從」,這之中必定有很多的矛盾。然而,每個人所面臨的問題都不同,唯有透過尊重和溝通,了解彼此的用意和期望,才能在情感當中前進。

女權主義,不應該是把男人當敵人,而是希望大家能聆聽,並且尊重女人的意見與權益。而就像是所有的「大道理」一樣──我們需要認真對待自己,其他人才會認真對待妳的意見。

認真對待自己,可以分成兩個層面──一是「個人的自己」,我需要知道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然後在合適的時間、場景與其他人溝通,主動表達我的意願。現在已經是2018年,不再是保守的40年代,我們要相信自己的意見會被人接受,而不是委曲求全地順應其他人的意見。二是「集體的自己」,女性之間應該要彼此幫助,而不是彼此攻擊。每一個人的情況都和其他人不同,當身邊的女性遇到問題,我們需要做的是傾聽以及給予支持,必要時點出錯誤和問題,而不是去怪罪她傻、不懂事,或「行為不檢點」。

「政治正確」不應該取代常識和判斷,兩性關係,也沒有一把尺可以劃清界限,但如果有一條準則,那就應該是相互「理解」與「尊重」。如果每天都拿著女性主義的大旗,壓迫著對方喘不過氣,或是言行不一,希望獲得尊重卻不尊重對方,那只會讓我們變成新的施壓這,而引起反彈。

雖然我還是很喜歡〈Baby, It’s Cold Outside〉這首歌,也不認為需要政治正確到「禁播」,但我覺得這樣的討論與反思很好,因為透過不同意見的激盪,我們才會更進步。我們的終極目標,不是看到越來越多的女性說 #metoo ,而是沒有人──女人、男人、成人或兒童──生活在性侵和暴力的陰影之下。

希望 #metoo 越來越少。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 #MeToo-Much…?浪漫的聖誕情歌被解讀為「約會強暴」,捍衛女權的界限何在?》,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關聯閱讀】
女性開車禁令終於解禁,是女權的進步?還是父權的讓步?
「身為男性,你為什麼要支持女權?」──通常會這樣問,表示你根本不在乎

作者簡介:

楊永苓(Sandy Yang)東吳大學政治系畢業,只因為覺得去北京工作可以看奧運很酷,在 2006 年投入中國職場,從出版跨足公關、行銷、旅遊和諮詢行業,又誤打誤撞地經歷了三屆夏季、一屆冬季奧運會的籌辦,並親身參與了Formula 1、FIFA世界盃等各類體育賽事。熱愛旅行與結交朋友,喜歡研究跟說教。目前定居上海,在國際專業知識分享平台擔任戰略合作副總裁。

更多論壇文章
面對中國霸凌 願做吳寶春們?
蘇巧慧炮轟華為 劍指2022新北市長
民粹崛起,超越藍綠是誤會一場
賴清德離開,蔡英文就能大破大立?
臺灣翻轉的一年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