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事工程再發爐1】靠台灣風場練兵成本土一哥 東方風能拚當亞州領頭羊

東方風能從母公司宏華營造獨立分割出來後,營運與船隊迅速擴大。(東方風能科技臉書)
東方風能從母公司宏華營造獨立分割出來後,營運與船隊迅速擴大。(東方風能科技臉書)

在東方風能執行長陳柏霖運籌帷幄之下,東方風能從2019年起循序漸進,陸續砸下40幾億資金擴充船隊規模。一開始在沒有訂單的情況下,東方風能第一艘添購的船型是最基本的人員運輸船(CTV),投資金額約1.3億新台幣,爾後業務進來之後,第一年又添購兩艘CTV,之後第二年又買了兩艘CTV,接下來幾年又陸續買了拖船、運輸駁船、工程運維作業船、海底電纜鋪設船等船種,成為純本土海事工程業者中,擁有最多船舶的業者。

雖說是循序漸進,但陳柏霖表情嚴肅地說,這個(船隊)投資規模不是幾億,而是幾十億甚至上百億的投資規模,所以一開始其實有些家族長輩反對。雖然,我們一開始的投資額是循序漸進,但即使這樣也比一般公司快很多。

但東方風能目前已持有五種類別、13艘的海事工程船舶,傲視本土同業。「我們比較特別,一般台灣的船東通常不會持有太多不同的船舶,因為這會讓管理與維修的困難度提高,但我們的長期目標是成為離岸風電海事工程的統包商,如果今天客戶要執行一個項目需要用到五種船舶,而這些船舶的施工是串連在一起的,當客戶可以找到一家供應商提供多數的船舶服務,項目陷入停擺的機率就會降低,東方風能拿到訂單的機率就會提高,業務量也會增加。」陳柏霖驕傲地解釋。

為了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東方風能陸續砸下40幾億,由小而大投資不同的船舶。目前,除了風場主安裝所需的三大安裝船舶外,其他離岸風電風場建置及運維所需要的支援船舶,東方風能都能提供。正因敢砸錢投資,幾乎檯面上所有在建置風場的開發商,包括沃旭、CIP、風睿、天豐、海龍、台電都與東方風能有業務合作。「1年的營收可以做到20到30億元。」陳柏霖笑著說。

沃旭、CIP、台亞、風睿、天豐、海龍、台電等離岸風電開發商,都與東方風能有業務合作關係。
沃旭、CIP、台亞、風睿、天豐、海龍、台電等離岸風電開發商,都與東方風能有業務合作關係。

問他東方風能業績為何能扶搖直上?陳柏霖謙虛地用「天公疼憨人」這一句話形容。「東方風能是先買了船再開始找業務,因為你沒有船,開發商根本不會給你業務;沒想到,剛好碰上了俄烏戰爭,歐洲重啟及加速風場的建置,造成船舶需求短缺,歐洲船舶不一定要來亞洲,台灣開發商必須尋求本土商協助,也成就了東方風能。」陳柏霖說。

在台灣站穩腳步後,外界都關心東方風能否走向海外?陳柏霖自信地說,有了台灣市場可以練兵,在亞洲市場應可與歐洲同業一搏,「台灣做為亞洲(中國以外)衝刺離岸風電第一棒的國家,我們提早獲得許多寶貴的經驗與知識,未來亞洲各國要建設離岸風電風場時,就是台灣的機打國際杯的機會。像最近韓國業者已派人到東方風能學習,為日後雙方的合作埋下伏筆。」陳柏霖開心地說。

陳柏霖坦言,開始成立東方風能時,也沒有想到公司可以走到今天這個地步。那個時候,只想說在我們有限的能力與資源裡面盡可能去參與離岸風電,但隨著這樣一路走下去,計畫不斷地執行及滾動,東方風能目標越來越明確,我們要在整個亞洲區域站穩我們在離岸風電海事工程市場的領先角色的位置,而我們現在確實也差不多離這個目標一直在靠近。

更多鏡週刊報導
【海事工程再發爐2】年600億商機成茁壯養分 執行長親揭進軍國際藍圖策略
【海事工程再發爐】老字號公司少東重金押對寶 東方風能靠離岸風電順勢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