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大採用新能源 建置通訊備用電力

中國時報【張穎齊╱基隆報導】 新能源發展為現在及未來的重要課題,國立台灣海洋大學19日舉辦「防救災行動通訊平台燃料電池備用電力」啟用典禮,期望經由系統化的運作,讓海大展現更綠意盎然、更安全健康的校園環境,進而推展綠能船舶與綠色海洋生存環境。 啟用典禮19日下午2時許正式開始,海大表示,未來在停電的狀況下,可以緊急供給中華電信、遠傳、台灣大哥大、台灣之星、亞太等電信業者基地台用電74小時,確保在災害發生時通訊正常運作。 海大指出,在國家通訊委員會的經費補助下,此次使用氫燃料電池做為行動通訊平台備用電力,包括1台甲醇產氫機,每小時可產生20立方米的氫氣及4套燃料電池,380公升的甲醇儲量可供電74小時。 有別於過去緊急發電常用柴油發電機,容易造成空氣汙染,海大說明,氫燃料電池只會產生電流及水,幾乎完全無汙染,是目前最具發展前景的新能源方式,可普遍應用在工業的備用電力及不斷電設備等,將能顯著改善環境汙染。 海大輪機工程學系教授張宏宜指出,燃料電池是1種發電裝置,但不像一般乾電池一樣用完就丟棄,也不像充電電池一樣,用完須繼續充電,燃料電池須繼續添加燃料以維持其電力,所用的燃料是「氫」,所以被歸類為新能源。 張宏宜解釋,燃料電池在2個電極間為具有滲透性的質子交換膜,交換膜上塗佈鉑金觸媒,氫氣由燃料電池的陽極進入,氧氣則由陰極進入燃料電池,陽極的氫原子經由觸媒的作用分解成2個氫離子與2個電子。 張宏宜說,其中電子經由外電路形成電流後到達陰極,氫離子被電子吸引到薄膜的另一邊,在陰極觸媒的作用下,氫離子、氧及電子,發生氧的化學反應,產生電流及水,所以完全無汙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