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海洋淨零公正轉型 「藍色新視界」論壇協商實踐劇場展演
【記者王雯玲/高雄報導】海洋委員會於112年11月4日至5日舉辦「藍色新視界-公正轉型視角下的海洋與淨零」論壇與「海洋與淨零公正轉型的協商實踐」劇場展演,從海洋視角探討、建構與環境、社會、經濟共榮共好的淨零轉型協商路徑。
活動計有海洋、藍碳、海岸社區和淨零公正轉型領域的利害關係方代表、學者專家、民間團體和政府機關等200餘人次參與。論壇主題包含再生能源發展與海岸社區的產業與生活關聯,同時也探討在地居民與海洋環境的互動關係;劇場則以「離岸風電進行式」為主題,結合藝術行動和社會科學研究,以公開展演方式向大眾呈現如何確保公平,共同迎向淨零轉型的契機,凝聚不同立場與觀點團體的共識,攜手前行。
海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洪文玲於開場致詞中表示,海洋委員會作為海洋事務的協調與統合機關,對於淨零公正轉型的態度是結合學術、連結在地及誠心參與,結合學校的學術量能,應用到實際的社會議題上,並且邁出教室,深入在地認識與了解真實狀況,發掘平時隱而未見的利害關係人和議題網絡,帶到這兩天的劇場及論壇上來討論,而海洋委員會也誠心地持續參與及推動海洋與淨零的議題。
洪文玲表示,淨零轉型過程中,勢必會對既有經濟結構與社會分配帶來衝擊與改變;在確保淨零排放目標的達成,必須做到「公正轉型」(Just Transition),即以「盡力不遺落任何人」為目標,打造具公正性與包容性的轉型機制,在淨零轉型過程中戮力追求政策目標平衡性、社會分配公平性與利害關係包容性。讓每個利害關係人的權益,都能獲得應有的理解、完善的發展與充分的保護,這是公務部門在推動相關政策,最為核心且重視的事項。
本活動由海洋委員會、國家發展委員會、臺灣海洋大學、政治大學及彰化師範大學共同辦理。前期已在彰化、屏東及澎湖等地舉辦數場社區工作坊,透過與在地居民及關心淨零轉型人士意見交流,共同研討淨零轉型與再生能源及藍碳等議題,匯集各方意見,以能在這兩天論壇進一步深入討論;劇場演出籌備階段也藉由公開講座、田野參訪、利害關係人訪談及文獻研究成果的彙整,培訓學生與公民演員探求多方角色立場之間的關連性,並深入了解各利害關係方的角色與立場。
4日論壇由彰化師範大學盧沛文副教授主辦,邀請臺灣海洋大學李明安副校長與台南應用科技大學楊馨茹助理教授,分享雲林與臺南沿海社區面對淨零轉型如何化挑戰為機會;5日論壇則由臺灣海洋大學曾筱君副教授主辦,邀請臺灣海洋大學的博士後研究員廖君珮博士、農業部水產試驗所澎湖漁業生物研究中心冼宜樂先生,以及澎湖縣澎湖群島海洋保護志工團協會陳宜君主任,分享藍碳生態系保育,以及其與周遭社區的互動關係及經驗。
兩日下午的劇場展演由政治大學楊智元助理教授擔任製作人,不二容戲劇工作室陳品蓉擔任導演。本次展演以「離岸風電進行式」為主題,劇場以風電開發中的重要場合,現勘與意見陳述會議、專案小組初審會議為場景,針對風電開發計畫所面對鯨豚生態保育、鳥類生態監測、漁業經濟資源、漁權轉型共存、地方願景溝通等議題進行展演。透過學生與公民演員化身扮演利害關係人(包含動物代表),呈現真實議題上不同角色之間的相互對話;同時演員也與現場觀眾互動,非正式自由協商,尋求聯盟的締結與共同未來的想像。協商劇場希望探求在既定結構外的可能性,開啟永續海洋與公正轉型之未來思考。
同時場外也由政治大學、實踐大學外籍訪問學生Tim Schutz、Rex Simmons、Lynh Nguyen、Bea Timmerman等人,以及攝影家暨公民電廠執行者許震唐先生、盧沛文老師共同規劃,以照片、影像等媒材,展出公民社群如何面對新舊工業系統交織下的海洋變遷,以彰化及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為例。
兩日活動吸引眾多關注海洋、海岸社區發展及藍碳議題的學者、學生、NGO與公民參加,透過議題盤點、協商對話,共同研討海岸社區發展再生能源過程中可能面臨的公正轉型相關課題及提出共榮共生的解方,讓政府部門在推動相關政策時,兼顧公平及正義,提高公正轉型的社會韌性,並獲社會體系的支持,公私協力帶動新一波經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