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委會「復振航海文化力」計畫 攜手全國啟動海洋DNA

水國無邊際,海路舟相繫,為縮短國人在意識上與海洋的距離,海洋委員會今年在管碧玲主任委員的領導及大力支持下,推動為期四年以「船」為載體、「出航」為核心架構的「復振航海文化力」計畫,期藉由傳承用海智慧、重建舟船技藝、提升航海能力及串連特色進海文化等策略,以展覽、出版、實作等方式,合力揚起島國之帆,帶領國人重拾並新創與海共生的航海技藝與用海智能。(見圖)

海洋委員會今(十七)日說明,在一一三年「促進地方政府推動海洋事務補助計畫」新增海洋文化思維主流的徵件領域,並接續支持學校、社教館所及地方團體提案舉辦以社區用海記憶為主題的「老照片、老影像展覽」,以「海洋文化領航計畫」促成海洋傳統知識與實踐出版,及造舟技藝傳承,並將於六月十五日國家海洋日慶祝活動時,邀請國人參與實踐進海能力的「航海大會師」賽事與活動,一一三年度「復振航海文化力」各項提案,聚焦於原住民族造舟技藝與航海技術、中式傳統船舶製作技藝,與臺灣海洋地景及海洋產業文化路徑等三大主軸。

為深入了解與重新探求原住民族的造船與航海,海委會支持出版蘭嶼朗島部落跨越號的造舟與航行紀實等書籍;在船舶製作技藝方面,補助國立成功大學團隊詮釋保存中式帆船圖譜;另為發掘臺灣特色的海岸風貌、文史脈絡與文化路徑,與蘭陽博物館合作出版南方澳漁師的地名記憶專書。

即將歸建國立高雄科技大學造船及海洋工程系的海洋委員會政務副主委洪文玲表示,船是人類能在海洋活動的重要載體,而人類祖先越過「海岸線」進入海洋,是從手造、手划小船開始,逐漸利用風帆航行並暢行全球,直到最近幾百年才利用機械動力新式船舶航海;因此,造(舟)船是用海的基礎文化底蘊。近十多年來隨著民間及教育界Maker風潮,有許多以建造可載人航行的小船為目標的教學計劃與同好社團。洪文玲說,國人出海的渴望與「向海致敬」的開放海洋政策匯集,成為海洋委員會推動「航海力」復振,啟動國人海洋基因的最關鍵力量。

今年六月十五日海洋委員會慶助第五屆國家海洋日,重現及傳承先民與海洋互動的航海、用船能力及智慧,辦理包含「獨木舟體驗」、「帆船賽」、「帆船與遊艇靜態參觀」及「特色船舶、獨木舟造船工藝展示」的「航海大會師」活動,歡迎大家一起前往參加!讓我們將來能夠在海上以「船」會友,一同啟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