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邊戲水要小心 大海充滿看不見的細菌 http://www.5678news.com/ehtml.php?i=201905140913015801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周書靜/台中報導

圖:患者被刺傷的傷口只有1公分,但到院時卻異常腫脹

看似清淨冰涼的海水,其實隱蔵著許多的危機,尤其並非在海裡才會染細菌,上了岸也不能掉以輕心。63歲黃先生在海岸工作時左手掌不慎被竹片刺傷一個約1公分的傷口,竟然就感染「海洋分枝桿菌」嚴重腫脹成「麵龜」。醫師同時提醒,除了靠近海邊之外,在海裡戲水或是處理海鮮,都可能會因為小傷口造成大感染,提醒民眾有傷口久不癒不要輕忽,盡快到大醫院治療。

多數病患感染海洋分枝桿菌多是因為在處理海鮮時不慎手被刺傷,或是清洗魚缸後而感染此菌,不會有人傳人的疑慮,因此食用煮熟的生魚、海鮮就不會有感染的風險,處理生魚、海鮮或清理魚缸時也應戴防水手套防護;最重要的是,民眾若皮膚感染且長期無法癒合,應該就醫治療檢查。像病人黃先生是被染有海水的物品刺傷而感染上海洋分枝桿菌的個案比較少見。

光田綜合醫院感染科主任楊清鎮指出,海洋分枝桿菌是一種主要寄生在海洋生物上的病菌,可活存在海水或淡水,適應於28-32℃的水溫,超過37℃則難以生存,不過海岸、水池旁可能沾染到水或水氣的東西上,也都可能有海洋分枝桿菌附著。

楊清鎮說,海洋分枝桿菌通常會感染魚類或兩棲類,而人是偶發性感染。一旦侵入人體,通常只會在附近筋膜漫延,不會侵入溫度較高的器官或內臟。但這並不代表它對人體的危害較輕,因為一旦感染了這種細菌,有時傷口可能沒有明顯痛楚,病患輕忽使病況拖延,反而要經歷長時間的治療。

患者送醫初期,左手掌、掌心及手背都出現紅腫且有痛感,院方雖給予更強效的抗生素效果仍然有限,病徵甚至從左手腕竄至左前臂。經會診骨科楊鎮源醫師,懷疑是最初被刺傷的傷口周邊出現感染性肌腱滑囊炎並持續往左手腕擴散,導致發炎造成手指到手腕區域腫脹與壓痛,拉直患者手指時更是不尋常地加倍疼痛,在安排核磁共振檢查後,手術徹底清除病灶,並做病理切片及細菌培養化驗,確認是海洋分枝桿菌搞鬼。

楊清鎮說,很多海洋分枝桿菌的病例在臨床表現並無專一性,可能出現丘疹、結節、膿泡、膿瘍或潰瘍;也可能會痛、癢、無感覺或感覺異常。海洋分枝桿菌的潛伏期約2~4週;第3~5週後,皮膚會有直徑1~3公分結節狀的表面徵象,大部分感染時不太會痛,但皮膚表徵可以進展很快,免疫功能不全患者可能會有擴散性感染或菌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