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保處調查市售嬰兒床 逾9成不合格

記者李佩玲/臺北報導

行政院消保處今(25)日公布市售12件家用嬰兒床及折疊嬰兒床品質檢測及標示查核結果,不合格率竟超過9成,其中,又以構造項目中的「床內部孔洞、縫隙及開口大小」不合格率最高,恐造成嬰幼兒手指、腳指,甚至頭頸等部位卡住,產生危險。

消保處與經濟部標準局合作,於今年3至4月,購樣12件(臺北市及新北市實體商店8件,網路購物平台4件)市售家用嬰兒床及折疊嬰兒床進行檢測查核;品質部分依國家標準CNS 11676「家用嬰兒床及折疊嬰兒床」進行檢測,項目包括材料、初始穩定性、構造、最終穩定性、床墊大小等,標示部分則依商品標示法、嬰兒床商品標示基準等相關規定進行查核。

檢測結果發現,品質部份有11件不符合規定,包括材料(例如織物等火焰延燒速率不得超過30mm/s)1件;初始穩定性(試驗時床不得翻覆)2件;構造(例如床內部孔洞、縫隙及開口大小應符合規定範圍)10件;最終穩定性(重複施行穩定性試驗)2件;床墊大小(床附有床墊,床墊尺度應符合規定)5件。標示部分則有9件不符規定,包括製造(委製)商資訊標示不全或未標示8件;未依規定標示警告標示或特殊警告標示5件。

標準局表示,針對此次品質不合格的商品,皆已輔導業者下架回收改善,為確保嬰幼兒安全,標準局也將規畫將家用嬰兒床及折疊嬰兒床列入應施檢驗商品,預估10月會邀集業者辦理說明會,11月預告,最快明年7、8月即可實施。

嬰兒床內部孔洞、縫隙及開口大小,不合格率最高。(記者李佩玲攝)

消保處調查市售家用嬰兒床及折疊嬰兒床,9成以上不合格。(記者李佩玲攝)

依規定,大、小頭形探棒要能整個通過。(記者李佩玲攝)

家長購買嬰兒床時應先搖晃看看,重心是否穩定。(記者李佩玲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