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40年 水雉重回池上大坡池築巢

水雉採一妻多夫制,母鳥下蛋後由公鳥負責孵化及照顧幼鳥。(莊哲權攝)
水雉採一妻多夫制,母鳥下蛋後由公鳥負責孵化及照顧幼鳥。(莊哲權攝)

水雉回來了!台東縣池上鄉大坡池早期有不少水雉棲息,隨著開發的腳步已經消失40餘年,當地生態工作者說,去年發現1對水雉築巢生了1窩蛋,日前還觀察到水雉成鳥及亞成鳥,雀躍又感動,期許公部門營造友善空間,讓水雉家族在大坡池恢復往日生機。

大坡池飄仙氣,水雉不僅飛行姿態優美,在水生植物上行走,更是體態輕盈宛若仙子,加上繁殖期黑色的長尾羽,素有「凌波仙子」美稱,池上鄉生態工作者張天助說,大坡池在民國60年代以前遍生菱角,當時有許多俗稱「菱角鳥」的水雉棲息,但是隨著淤積及人為開發等因素,已經有3、40年消失無蹤。

張天助說,前幾年在大坡池偶爾看見水雉的美麗倩影「飄」過 ,但是當時的「仙子」並沒有停下腳步,直到去年終於有鳥友記錄到1對水雉築巢生下4顆蛋,並成功孵出3隻幼鳥,今年雖沒有看到巢,卻看到2隻成鳥及1隻今年出生的亞成鳥優雅現身,等了40幾年,首次記錄到水雉在大坡池繁殖。

張天助表示,大坡池除了水雉回來以外,消失一陣子的螢火蟲,經過多年的復育,周邊已經可以看到許多螢光飛舞,這兩年水雉返鄉孵化出第2代,更是令人雀躍,期待公部門營造友善環境,吸引更多水鳥棲息。

「水雉在大坡池繁殖,意義重大」,池上鄉長張堯城說,現在的大坡池面積約10公頃,目前正進行人工島移除,預計1年後完工,可讓水域面積增加到30公頃,未來還要復育菱角田,打造水雉的家。

台東縣野鳥學會指出,水雉被列為2級珍貴稀有保育類動物,根據過去的觀察,在台東多數為夏候鳥或過境鳥,繁殖期結束會短程移動,但是如果有適宜的棲息及覓食環境,也許可以讓牠的停留時間更長,甚至定居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