淯知產業/跳脫價格戰 電信三雄服務戰開打(張淯)

電信三雄。
電信三雄。

文/獨家報導 社長 張淯

台灣的行動通信市場處在一個高度飽和的競爭狀態,自從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在去年初分別審核通過台灣大哥大及遠傳的合併案後,台灣之星及亞太電信等二家規模較小的業者便淡出市場,重回以往「電信三雄」,由中華電信及上述兩家業者三強鼎立的局面。

這個行業競爭有多激烈?據統計,台灣有將近三千萬的手機門號用戶,甚至超過總人口數。過往電信業者為了留住用戶,最常祭出的手段就是網內互打半價,甚至免費。但隨著網路通訊普及,愈來愈少人用手機「打電話」;再加上門號移轉服務NP的門檻大幅下降,更讓電信業搶用戶搶到血流成河。

近日,台灣大哥大總經理林之晨指出,電信業過去是「一大兩中」,目前是「三分天下」,但未來他認為會成為「兩大一中」。因為台灣大哥大今年的營收已經喊出目標突破兩千億元,與龍頭中華電信的差距逐步縮小,至於遠傳則尚未達到千億規模。

不論市場板塊如何變動,短期內電信三雄的態勢已然確立,但未來三大業者眼前仍有相當艱難的挑戰有待克服。

首先我們先來回顧一下電信市場的價格戰,許多人對於2018年的「499之亂」應該還記憶猶新。當時中華電信推出一項月租費499元,吃到飽的手機網路資費方案,馬上吸引了大量消費者一窩蜂搶進,各地門市出現大排長龍的現象,很多門市甚至必須長時間加班消化人潮。

為了避免客戶流失,台灣大和遠傳也相繼跟進,卻讓市場秩序陷入紊亂,而且對於電信業最重要的「每名用戶平均收入」(Average Revenue Per User,ARPU)更造成了嚴重衝擊。

不過事後看來,499之亂仍有其正面影響,電信業者意識到價格戰對整體市場發展的不利影響,重新評估和設計資費方案和市場策略,並逐步推出更多樣化和靈活的資費方案,試圖在滿足用戶需求的同時,仍保持市場競爭力和盈利能力。

更重要是,脫離了價格戰的泥沼後,電信業開始轉向服務創新,希望藉此成為脫穎而出的關鍵競爭策略,除了提供基本的通話和數據服務外,更積極拓展和推出各類增值服務,以滿足用戶多樣化的需求。

例如影音串流服務就是服務創新的重要方向,透過與知名影音平台合作,電信業者提供各式優惠訂閱方案,吸引喜愛觀看影音內容的用戶,不僅提升了用戶滿意度,還增加了用戶的黏著度,降低客戶流失。

另外,智慧家庭和物聯網(IoT)服務的推廣也是一大重點。除了傳統的電信服務外,電信業開始走入智慧家庭領域,包括家電控制、安全監控和能源管理等,讓消費者透過手機,方便地管理家中各項設備,將電信服務的範疇迅速擴大,也創造了新的營收。

雲端服務也是電信業者創新服務的重要一環,提供雲端儲存、企業雲服務和雲端應用平台,一方面滿足個人用戶對數據儲存和共享的需求,也為企業客戶提供高效、安全的數據管理解決方案,進一步推動電信業務多元化、提高利潤率和鞏固市場地位。

目前看來,電信業已經從過往的價格戰迷思中逐漸跳脫出來,積極投入服務創新,這不但能夠促進整體電信市場的健全發展,更是消費者之福。

獨家報導集團董事長 張淯。圖/獨家報導製圖
獨家報導集團董事長 張淯。圖/獨家報導製圖

更多《獨家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