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不再只是喝酒、養小三》過去十年做了四件事,深圳人均GDP贏台灣

作者 ● 黃齊元/商周網站專欄作家

「大家好,歡迎來到我們總部,各位現在所在的位置是…」

我們在深圳市中心某處,我率領一個台灣團來考察「創新」,這裡是深圳新創企業的大本營。

「深圳本地人口3百萬、戶籍人口1千2百萬、總人口有2千萬,現在已成為全國創新中心,光孵化器就有50家。」

介紹的小夥子很年輕,口若懸河,指著牆上各種圖表,以飛快的速度說明。那天只有9個參訪團,算是少的,平常可達到20團。我突然看見一個奇特的名詞,舉手發問:

「請問『E&I Model』是什麼意思?」

「啊…這個我也不曉得,是公關公司做的。」

稍後我們在路上廣告牌找到了答案,這指的是「Innovation」(創新)和「Entrepreneurship」(創業),也就是李克強總理提倡的「雙創」,上周他在科技部召開座談會,宣稱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已取得突破性成就。

深圳的確變了,和我過去印象完全不同,主要在於產業結構,以往多半是低層次勞力密集行業,但現在卻圍繞著創新產業,包括AI、智能硬件、新能源、新材料和電動車等。

在孵化器內,有許多80、90後的年輕人,聚精會神地工作,地方雖小,但空氣中瀰漫著一股正能量。

如果說有什麼缺點,那就是城市的infrastructure(基礎建設)跟不上發展速度,交通非常阻塞,從一個區到另一區需一個小時,許多商店、餐廳擠在一起。

深圳是一個冒險的城市,但早已跳脫以前那種喝酒、嫖妓、包養小三的型態,進化成一個新經濟的淘金聖地,你可以想像19世紀的舊金山,穿越時光隧道,轉換到21世紀的矽谷。

去年10月我曾帶團考察矽谷,深圳的地理環境不如矽谷,但創新能量絕對有過之而無不及,有完整的生態系統,特別在硬件製造上。

深圳的整合能力也很強,在某個孵化器內,我們看到hTC的VR、騰訊的遊戲和TCL的電視,透過軟件整合在一起。

深圳的地位這幾年突飛猛進,變成和北京、上海、廣州平起平坐,2016年GDP幾乎和廣州市相等,成長率9%,在四大城市中居首。

不像北京依賴中央政策,深圳完全靠實力掙得今天的地位,這是一種經濟的民主。照這種速度下去,深圳會超越北京,這也是為何習近平一定要在北京旁邊打造雄安新區的原因。

深圳人很務實,不會花工夫去做虛的事情。我向一位領導請教,是否有大型國際活動在當地舉辦,他說深圳不稀罕這些,其實許多外國公司一拜訪完北京,在中國的第二站就到深圳。 言談之中流露著自信,有實力就不怕和別人競爭。

深圳城市的規模不斷延伸,這次我們考察東部的一個生態新區,依山傍水、風光秀麗,有65%的綠化面積,保存許多文化古蹟,適合工作也宜居,和傳統的城區完全不同。

20多年前,包括鴻海在內的一批台商來到深圳,造就了今日的繁榮,但極少數人像郭台銘,能轉型並向上提升。接待我們的領導說,台灣人很可惜,完全錯失了過去10多年深圳新發展的機遇,只守著昨日代工模式,以致遭到淘汰。

深圳的人均GDP,從2013年起已連續4年超越台灣,達25千美元,和台灣的22千美元距離逐漸拉開。回想2000年時,深圳的人均GDP只有台灣的1/3,怎不令人感嘆?

受到深圳衝擊最大的不是台灣,而是香港。在新的粵港澳大灣區政策下,深圳在科技上有明顯優勢,金融也不落人後,就像一個黑洞,會把香港整個吸過去。

一個月前我在香港參加一個論壇,主題是一帶一路和香港的角色。一位香港前政府官員表示香港應擺脫房地產和金融,多引進科技人才。我認為挑戰很大,如果你是矽谷菁英,為何要去香港?深圳或台灣都有生態圈,更有發展機會。

香港習慣以自己作為中心,把別人「引進來」,但未來香港如果要發展一帶一路,必須「走出去」,成為多中心模式,輸出技術和服務。香港不能只作為「超級聯繫人」,更應成為其他國家的「超級戰略夥伴」。

一個城市的興衰,有先天與後天原因,以深圳來說,我認為有以下四點:

第一、市場經濟。深圳的崛起是bottom-up,不是top-down,我這次看到一個標語「跟黨一起創業」,但事實正好相反,只要看王健林即懂原因為何。

第二、移民城市。大量移民創造了多元性,這是成功的關鍵。地理並不重要,你很少聽別人說「我是深圳人」,就如同沒有「矽谷人」這個名詞,深圳象徵一個概念,而非地理認同。台灣人,覺悟了嗎?

第三、創新。創新是深圳的基因,在每一個人的血液中。失敗可以被容忍,深圳精神就是不斷跌倒再爬起來。

第四、轉型。這是深圳最偉大的成就,否定自己,從零再開始,騰籠換鳥。

台灣人,造就了深圳的昨天;拋棄台灣,深圳才有今天;台灣的明天,還需多靠深圳。

台灣人才大量流失,國發會主委上周表示,台灣已處在劣勢,越來越失去吸引跨國企業來台設立營運總部的條件。這是誰的錯?1994年我們提出「亞太營運總部」後,台灣的門就關起來了。

英國脫歐後,企業和人才大量出走,上半年經濟成長乃2012年以來最差。台灣積極去中,從政治、經濟到文化,未來何去何從?

英國曾經領導世界,台灣曾經領導深圳,兩顆淪落的星星,嗚呼哀哉!

Don’t cry for me, Shenzhen. 這是我們的選擇。

【更多報導】當歡樂沒了,高價就變成「剝削」!台灣人,香港迪士尼真的已經不值得你去了
※本文由商業周刊網站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