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小旅行 一窺三峽美景

▲三峽藍染節。(圖:三峽區公所提供)<br /><br />▼打鐵職人。(圖:三峽區公所提供)
▲三峽藍染節。(圖:三峽區公所提供)

▼打鐵職人。(圖:三峽區公所提供)

▲▲三峽藍染節。(圖:三峽區公所提供)

▼打鐵職人。(圖:三峽區公所提供)

三峽區人文薈萃,擁有豐富自然景觀的城鎮,自古居民沿三峽河兩岸建立聚落與信仰中心,如今保留著名的三峽民權老街、祖師廟等,週末假期遊客如織。新北市升格的10年間,三峽區人口成長快速,尤其北大特區移入大量人口,形成傳統老城風情與新興文教區並存的多元面貌,各項軟硬體的區務建設也有長足進展。交通瓶頸問題,在國道3號樹林段新增匝道、三鶯二橋通車及三鶯大橋第一期改建工程完工後紓解不少;捷運三鶯線工程也如火如荼地進行,在三峽區境內將設有五處站點,預計一百十二年完工。

三峽區豐富歷史人文,多樣自然生態景觀,以三峽老街、祖師廟為發展中心形成聚落,周邊還有三峽拱橋、興隆宮媽祖廟等景點,老街建築採巴洛克風格,有拱型紅磚走廊,三峽還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種植出品質優異的碧螺春、蜜香紅茶、綠竹筍的享譽全台的農特產品,三峽靠著這些優秀的條件,入選交通部的「台灣經典小鎮3.0」,未來預計透過地方創生計畫,再創傳統特色產業新生,規劃深度小旅行,帶領更多人認識三峽之美。

一、在地建設

(一)打造便捷友善交通網:為改善人口大量移入所衍生的交通壅塞與通勤問題,市府陸續於國道3號增設匝道、闢建捷運三鶯線、協調業者開設多條跨區國道公車,及建設完整的水岸自行車道;針對區內部分偏遠地區,則推動免費新巴士服務,市區節點間也設立多處YouBike微笑單車,便於民眾換乘使用。

為紓解三鶯交流道長期壅塞問題,民國一○四年國道三號三鶯交流道51K處,增設一北上出口匝道(三峽-文化路),紓解復興路長期壅塞的情形。一○六年樹林交流道46.9k處也增設南下出口及北上入口,提供柑園、北大地區民眾進出高速公路,有效減輕三鶯交流道與聯絡道路之交通負擔,利於土城、三峽及樹林柑園地區之發展。

捷運三鶯線路線共設置十二站,三峽區內沿線共有長壽山、橫溪、龍埔、三峽及臺北大學等五站。預計一百十二年完工後,三鶯地區至臺北市通勤時間約可減少二十分鐘。未來亦保留延伸至桃園八德地區,與桃園綠線銜接轉乘,串聯桃園國際機場及高速鐵路,促成公共運輸系統無縫銜接,擴大北桃都會生活圈。

(二)完善區內道路及品質:民國一○七年三峽區公所也爭取到內政部營建署前瞻計畫第三期(路面改善工程及共同管溝工程)經費,逐步施作三峽大勇路、和平街、復興路等路段弱電管溝、路面、側溝及人行道等老街周邊道路工程。

(三)建設重大聯絡橋梁:三峽因三峽河、大漢溪及橫溪匯集於此而得「三角湧」之舊稱,因此橋梁是三峽聯外相當重要的交通設施。除了因應車流成長新建三角湧大橋、三鶯二橋,舊有橋梁如三鶯大橋、竹崙橋、三峽拱橋改建修繕,也是工作重點。

三角湧大橋民國一○四年完工,為一單跨度跨越三峽河之鋼拱橋,橋梁整體呈現W型的幾何外觀,兩側小肋拱象徵展翼或蝶翼,得滿足二百年防洪頻率。不僅具交通運輸功能,也兼具藝術觀賞價值,成為三峽河上新興的特色地標。

三峽區最具歷史文化意象的三峽拱橋,建於昭和七年(一九三二),橫跨三峽河兩岸,位居市鎮中心,是居民往來交通要道。民國九十六年列為新北市市定古蹟,一百零一年受蘇拉颱風災害影響,使橋墩下沉錯移,橋體裂縫增大。於一○八年辦理三峽拱橋修復及再利用工程,進行橋墩補強、拱梁損壞及施作橋梁支撐等工程,增加三峽拱橋表面的防水能力,讓具90年歷史的老橋宛如重獲新生。

(四)解決老街停車及公廁問題:三峽老街周邊匯集多處觀光景點,然屬傳統市鎮,巷道蜿蜒狹窄,缺乏遊客停車空間,每逢假日交通壅塞狀況嚴重。為紓解車潮,市府陸續闢建三峽國小、三峽公有市場停車場,導入停車引導系統,也於老街口增設景觀公廁,完善公共服務設施,拓展觀光能量。

(五)治水改善工程:為促進水資源永續利用,改善居住環境衛生及河川污染問題,進行污水下水道工程,預計民國113年完工後可提供三峽區約1萬戶家庭的接管服務、提升用戶接管普及率約50%。

經濟部水利署第十河川局於三峽河施作的整體景觀營造工程,第一期主要以增強防洪功能為主,已於一○八年完工。目前施作的第二期工程,則著重綠化植栽及環境美化,將早期碼頭的意象融入河岸巨石跌水、親水草階廣場、人行步道及自行車道工程,善用三峽河水岸景觀,開拓遊憩觀光資源。

(六)居住正義在地安居:新北市政府致力打造一個「安居樂業」的宜居家園,針對三峽各區域的開發陸續興建北大安置住宅、三峽原住民族文化園區家屋自力造屋及青年社會住宅,打造居住環境正義。

(七)現代化殯葬管理:殯葬管理是城市現代化的重要指標,包括殯葬設施、殯葬禮儀及後續服務等,不僅興建現代化建築形式的三峽生命紀念館,融入城市生活景觀,提供完善、便捷的清明便民服務,宣揚慎終追遠的精神。

(八)建構國民運動中心:三鶯國民運動中心於民國一○七年營運啟用,為地上五層、地下一層的綜合運動場館,提供三鶯地區民眾更完善的休閒空間及多元化的運動選擇。

(九)增闢特色公園遊具及改善老舊公園:為提供社區民眾就近休憩空間,市府除了增闢社區公園,如長福公園、兒四公園及龍學公園,也針對現有中山公園、鳶山運動公園及龍埔公園,進行改造修繕或新添多項特色遊具,延續使用品質,打造主題公園,成為適合跨年齡層使用的共融式公園。

二、在地生活

(一)文化保存及推廣:三峽區重要傳統節慶活動包含除夕夜祖師廟頭爐香、大年初六清水祖師聖誕祭典、正月十五元宵燈會及七月半中元節水燈等,具有傳承文化精華的深刻意義。

(二)文化資產保存及修復:三峽擁有多處市定古蹟及歷史建築,且大多仍在營運使用中,包含三峽長福巖清水祖師廟、宰樞廟、三峽庄役場及三峽拱橋等,藉由定期維護與修復,使文化資產的價值得以傳世後人。長福巖清水祖師廟創建於清乾隆三十四年(一七六九),歷經三度重建,第三次始於民國三十六年由三峽在地知名藝術家李梅樹親自主持,融合不同流派匠師與多位當代藝術家作品,工藝繁複精巧的石雕柱,取材歷史典故、民間故事的木雕與壁畫,皆出於名家之手,也是我國第一座以銅雕藝術裝飾的廟宇,故有「東方藝術殿堂」之美譽,一○七年公告為市定古蹟。每逢農曆正月初六清水祖師聖誕,配合地方特有的神豬競賽,是最重要的慶典活動。

(三)地方農特產:三峽廣闊的淺山丘陵地形,加上豐沛的水源,相當適合茶葉及綠竹筍生長,加上本區氣候和山坡地形適合茶樹生長,遂能推展茶樹栽培。

(四)豐富文藝生活:三峽區公所自民國九十一年開辦藍染節活動,協助藍染文化的傳承與再造,透過老街意象佈置、熱鬧踩街遊行及藍染DIY體驗,凝聚在地向心力,有助於發展觀光、推廣「三峽藍」品牌。甘樂文創社區職人小旅行」,集結三峽在地職人與特色產業,如西服、製茶、製油、挽面、金工與藍染等,讓遊客深入認識三峽的傳統文化與在地職人。

(五)三峽觀光特色:三峽後山自然生態環境豐富,多處的森林步道、遊樂區,大豹溪上游瀑布群與高山林立,河岸兩側景點更是美不勝收。尤以滿月圓森林遊樂區優美的景致和飛瀑流泉遠近馳名,園內芬多精、負離子含量高,是北部最佳的森林浴景點之一,讓人忘卻都市社會的煩憂。三峽五寮尖則為北臺灣著名的岩場,以峭拔險峻的稜岩聞名,又以峭壁雄風大岩壁最為艱險,需要一定的登山技巧,相當具有挑戰性。

三峽山區有多處賞櫻景點,以位於竹崙山區種植最多,數量達數千株,品種包含三色寒櫻、八重櫻、福爾摩沙櫻、香水櫻、富士吉野櫻、墨染吉野櫻、染井吉野櫻7種,花季從一月持續到三月,春節走訪三峽不可錯過賞櫻美景。三峽觀光旅遊,當然不可遺漏品嘗美食,「金牛角麵包」、九鬮地區的黑豬肉香腸都相當有名。三峽老街周邊的豆花、豬血糕、米苔目、排骨飯、肉圓等美食也深受遊客喜愛,來到三峽欣賞優美古蹟建物的同時,也可走入市集品嘗特色在地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