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血兒外表美又多聲道根本人生勝利組?其實背後很無奈

作者:陳怡潔/在倫敦醒來

我的兩個孩子,爸爸是法國人、媽媽是台灣人,在英國出生長大受教育,是標準的「第三文化小孩」(Third Culture Kids),但是很少有人會這樣形容他們。

回台灣的時候,不認識的人常會看看小孩,再看看我,然後冒出一句:「混血兒喔?」有的還會再追問:「混哪裡的?」(混廟口可以嗎?) 而每當聽到爸爸是法國人,就會露出彷彿我們住在巴黎鐵塔旁邊,每天喝香檳吃棍子麵包抹鵝肝醬那樣如夢似幻的表情。

話題再進展下去,往往會被問及是否住法國,我誠實地說我們其實住在英國,對方的眼裡馬上閃現出「看到倫敦塔橋和哈利波特」的光芒,與聽到法國時的表情一樣充滿欣羨。當然會這樣問的人都是善意的,也通常會附送很多對混血兒的讚美,比如長得漂亮、中(英)文講得好、多聲帶好厲害等等,好像他們像獨角獸一樣稀有又神奇。

甚至會有更「雞婆」的人建議我,不如幫小孩成立粉絲頁,做出名還可以接代言,前(錢)途無量。確實, 有些跨國家庭會利用台灣社會審美觀上的「優勢」,幫(通常是一半白人,外表較西化的)混血小孩打造「個人品牌」在社群媒體上行銷,也有綜藝節目主打異國情侶/夫妻和混血下一代,無形中加深了一般人對異國婚姻和混血小孩的刻板「人生勝利組」印象。

然而我想不到任何理由,把孩子放在網路上任人指點,彷彿日常生活中外貌的不同還不足以引人注目。我的孩子有兩個血緣,但是只有一個童年。「混血兒」的標籤已經太醒目,我只求他們有個平凡的、正常的,和其他孩子一樣的童年。別人把孩子推上舞台,是個人的選擇,這樣的選擇也並不限於混血兒家庭,我無意批評。

也因此,聽到這些意見和讚美,我只能禮貌性地道謝。我明白許多人都以為混血兒天生就佔盡優勢,我自己也曾經這樣以為──猶記得當年大學念法文系,背單字文法背得昏天暗地的時候,我對好友誇下海口:「法文這麼難學,將來我要嫁法國人生混血兒,這樣小孩天生就會說法文。 最好我們還住另外一個國家,這樣他們還會多講一種語言!」

年少輕狂的我不知道不能亂許願,後來人生兜兜轉轉,竟然無意間應驗了當年的願望。只是當年不知道的是,生養孩子本身就是很辛苦的一件事,這並沒有因為孩子是「混血兒」而變得比較容易,也沒有因為老公是法國人而感覺比較浪漫,更沒有因為住在國外而得到任何優勢。相反地,我反而遭遇到很多不足為外人道的挑戰。

一言以蔽之,所有美好的幻想都只是假象:養育混血兒和養育其他孩子沒有兩樣,不一樣的是人在異鄉沒有父母親友作後援,只有另一半能分擔育兒重責。然而來自同個鄰里、說相同語言的夫妻,都可能對小孩的教養方式有歧異,更不用說來自完全不同國家、說不同語言的跨國伴侶。育兒過程中,我和老公只能盡力異中求同,不斷的磨合與包容──這個過程並沒有因為孩子有兩種血緣,或是住在什麼地方,而打上霧色的蘋果光。

撰寫此文,我只想以比較實際的角度,去談第三文化孩子大多會遇到的困境,所以這裡暫且不談他們同時「可能」會有的「優勢」──例如較能適應環境和在不同語言文化間切換等──事實上這些優勢也因人和家庭而異,不能一概而論,倒是困境相對普遍存在。

第三文化小孩,普遍共通的語文困境

就我個人的經驗和觀察,迷思後的真相是:跨種族婚姻要面對的困難與挑戰不比同種族的少,養育多文化的孩子,常比單一文化更辛苦。這是由於孩子脫離父母原生的環境,即使付出加倍的心力,下一代認同的通常是第三國,而不是父母的語言和文化。 有些孩子生在頻繁遷徙的家庭,甚至不知道哪一國才算是「家」。

大部分人看到混血兒,好奇羨慕的都是外表與語言能力,卻沒有想過對一個孩子而言,在兩個以上的語言與文化中成長,看似多方陶冶,卻不是百分之百的理解,其實是很尷尬的情況。他們和父母來自相同國家、也在同一文化長大的孩子相比,永遠有一大塊以語言、文化、歷史、情感等形式呈現的空白背景,終其一生都難以填補。

再說,雙(多)語並不是從小耳濡目染這麼簡單,所有定居異國的父母,大概都聽過類似的「可怕經驗談」:「孩子小時候中文(母語)很好,但是一上學後就只講英文(社交語言)了!」 (此處的中文與英文可替換為其他任何語言,這個現象不限語言不限地點也不限混血,只要有外來移民的地方都會出現。) 因此,如果他們有幸能聽說(甚至讀寫)父語和母語,那絕對不是天賜的才華,而是親子多年不懈的堅持與努力,才勉強達到的成果。

在臉書或網路上搜索「海外教孩子中文」、「養育雙(多)語小孩」或「線上中文教學」等等關鍵字,琳瑯滿目的社團和網頁,在在說明了有多少身在異國的父母,迫切需要相關的資訊與幫助;並且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仍然不放棄讓小孩學習母語。然而逼得太緊可能造成反效果,放任而為也難有所成,孩子的語言能力與文化認同,終究因人而異,很多時候就連一個家庭中的手足,都會出現極大的意願與程度上的差異。

所在環境不能提供自然的薰陶,父母想傳承自身語言與文化,就必須用許多時間與金錢成本去創造機會。以我家的狀況為例,我和老公從小就對兩個孩子說各自的母語,希望他們能有基本的溝通能力,但是孩子聽得懂並不代表能夠組織句子回答、能夠組織句子不代表他們文法正確、文法過得去不代表他們願意說、願意說也不代表他們有足夠的「數據庫」──畢竟不曾在台灣和法國長期生活過,字彙和句型難免有限,修辭和比喻的意涵也不易掌握。

為了讓他們有法文環境,每週六上午大部分家庭休閒時間,我們必須一早出門,帶孩子去上法文學校,大半天就這樣消磨掉,投注的時間與金錢不比台灣孩子上英語補習班少。 然而法文還算簡單,中文環境才是最難的部分:在倫敦,大部分的華僑中文學校都是以簡體為主,而繁體中文是廣東話教學,少數幾個教繁體中文的台灣學校不是太遠,就是時間和法文學校衝突。為了讓孩子學基本的中文讀寫,增加他們的中文詞彙,唯一的辦法就是請中文老師每週日上午來家裡上課。

有時孩子們會抱怨: 「為什麼別人週六週日上午都能出去玩,我們要上課?」我只能懷著歉意,誠懇地跟他們說:「學法文和中文讓你們可以和法國和台灣的家人溝通,有基本的讀寫能力,將來你們也可以到法國或台灣去讀書或生活。」坦白說,我不知道上課的成效有多大,但是如果能夠激起他們對中法文的興趣,也學會簡單的讀寫,其實就可以了。要達到同齡台灣和法國孩子的水準,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我不是一個重視成績的媽媽,學校功課只要跟得上進度,我就不會多操心。學中文和法文,是我唯一的堅持,然而這樣的堅持,不是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點」,也不是為了進名校做準備,我希望的只是他們能對父母親的語文有所了解,不會對台法親人感到陌生,也能對這兩個國家懷有深厚的感情──這一點,我有很深的切身之痛。

我的切身之痛:缺席的母系記憶

我的媽媽是屏東客家人,也因此,我一度被爺爺和戶政事務所的職員命名為「秀治」(女孩要漂亮取個「秀」字,媽媽來自長治鄉就取「治」,要是媽媽是斗六人,不就變「秀斗」?!),還好爸媽不喜歡,才繳罰金改了名。

我從小常聽媽媽講客家話,可是她沒教過我,我一個字也聽不懂(所以我不相信語言可以光靠聽就能懂能講,至少在資質魯鈍的我身上沒有發生)。每次她在電話上和家人朋友聊天,就好像到了一個我不存在的時空,我從不知道她在說些什麼,也從不知道她有什麼心事。

過年回屏東對我而言,是很痛苦的一件事──高速公路塞車一整天也就算了,到了外婆家,我成了那個「台北來的,不會說客家話」的怪胎,只有兩個表姊會用國語招呼我,其他表兄弟妹,沒有一個想靠近我,大家玩在一起的時候,我就在旁乾瞪眼。同時,外公外婆也只會說客家話,不知道怎麼和我拉近感情,他們最常對我說的詞彙是「食飯」(來吃飯)和「來聊」(再見、再來玩之意──通常是我坐在車上,媽媽擦著眼淚準備開車回台北的時候),這也是我至今唯一懂的兩句「母語」。

因為這樣,我一直不愛回屏東。後來外公外婆陸續過世,上高中後我寧願自己待在台北也不願南下,移居英國後更是十幾年不曾回過屏東。媽媽過世後,我和媽媽的家人幾乎斷絕聯繫,直到前年回台灣,才第一次帶著老公孩子去屏東探望阿姨和表親。多年未見的阿姨們還是像記憶中一樣,但是她們的兒孫我大多不認得,雖然大家已經可以用國語溝通,但是沒有共同的兒時回憶,就不容易找到話題,彼此的熱情與親切,也少了堅實的基礎,多了錯過的遺憾。

與其說是人生「勝利組」,其實更像「實驗組」

在構成條件上,我算是另類的「第三文化小孩」──父母來自客家與閩南家庭,在台北出生長大,國語變成我的主要語言。年輕時誇口要生混血兒的我,不知天高地厚,不知此路難行,不知光是要保持與家人/鄉的聯繫,避免孩子複製我的遺憾,就要花費很多心力和金錢,其他相關的衝擊與挑戰,更是說也說不完。

外人通常只看見混血孩子外表的特別,卻看不見他們父母為傳承語文付出的努力,也看不見他們成長過程中自我認同的困惑,和跨足三個語言與文化,卻不完全擁有任何一個的無奈。

我的孩子是台灣人、法國人,也是英國人,然而在這三個國家裡,他們也都是外國人。這是第三文化小孩與生俱來的美麗與哀愁。多重語言和文化的確帶來一些與眾不同,但是路還是要自己走,優勢與否沒有絕對,只能留給時間檢驗。如果人生真的有「分組」,他們也不是所謂的「勝利組」,頂多能說是投入變量的「實驗組」吧?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 混血兒都是高顏值、多聲道的人生勝利組?談標籤背後的無奈》,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和外國人交往,有什麼『秘訣』嗎?」──文化種族不是關鍵,愛情的重點是「平常心」
地球村世代,人人都是「混血兒」──在新加坡接待中東貴賓有感

作者簡介:

台北市出生長大,16 歲看了 Before Sunrise(愛在黎明破曉時)從此愛上歐洲,日夜夢想搭火車環遊歐洲各國。中央大學法文系畢業,倫敦大學學院歐洲文化碩士。移居倫敦十五年,對這個城市仍然充滿熱情與好奇。現職一個法國人的太太,兩個跨文化小孩的媽媽,兼職小學導護老師,和不定期夜班部落客。

更多Yahoo論壇文章
寫於六四──永不放棄中國民主夢
川普的抗疫與抗暴表現簡直不如習近平
恭喜蘇揆!你發明了全球最複雜的紓困制
日本首波解封未列台灣的弦外之音

今日推薦影音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