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冷知識】清明分大中小,小清明是古代的情人節

(圖片取自pixabay)

 

對大部分的台灣人來說,掃墓通常在清明節前後10~15天之間完成。很多人不知道,其實清明節分大中小;小清明最早,在農曆三月初三,又稱為「上巳節」,有些地區的人會在這天掃墓。《台灣通史》記載:「三月初三日,古曰上巳,漳州人謂之三日節,祀祖祭墓。而泉州人以清明祭墓,謂之嘗墓。」

 

上巳節的日子是固定的,所以又叫「死清明」;中清明就是一般的清明節,日子不固定,所以與小清明相對,被稱為「活清明」;大清明是八月初一,在中國閩中、閩西地區會過大清明,且可延續至中秋節;一年之中,掃墓最晚不可拖過中秋節,否則不吉利。

 

部份潮汕人士會選在重陽節,即九月九日去踏青兼掃墓,甚至還有晚到冬至才掃的。

 

上巳節是古代的情人節

 

上巳節是個很古老的節日,在宋朝之後漸漸喪失其存在感,但它在古代是很重要的節日。上巳節名稱來自「三月第一個巳日」,相傳是紀念黃帝的日子。

 

根據《大紀元》,上巳的名稱在漢代已經出現,古代漢人在上巳節沐浴、驅邪,也有人在上巳節進行掃墓。農曆三月的第一個巳日每年都不一樣,魏晉以後,統一為每年的農曆三月初三為上巳節。

 

關於上巳節的記載有《漢書禮儀志》:「三月上巳,官民皆潔于東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痰為大潔。」以及《論語》:「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而歸」。

 

根據《維基百科》,上巳節在河中沐浴的習俗發源自周代的祓禊(消除霉氣的潔淨儀式)活動,後來由官方主持,且派女巫掌管。另外,上巳節也是男女青年可以名正言順約會、社交的節日。《周禮·地官·媒氏》記載:「中春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司男女之無夫家者而會之。」「奔」的意思就是男女於戶外約會,當時人們也會在上巳節祭拜管理婚姻、生育的神祇 — 高禖。

 

關於上巳節的約會風氣,唐代著名詩人杜甫的《麗人行》中說:「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可惜宋代以後禮教變得森嚴,上巳節男歡女愛的風俗漸漸消失。

 

其實上巳節的傳統還保留在中國的偏鄉地區與少數民族的生活裡,日本、韓國、琉球、越南等深受漢文化影響的國家也有其殘留,近年來中國部份地區主張復興上巳節傳統;一般大家會把七夕比做中國的情人節,但有人認為可以名正言順地約會的上巳節更像是情人節。

 

上巳節裡誕生蘭亭集序

 

古代中國文人有種小遊戲,把木質或角質酒杯放在水面上流動,流到誰面前誰就要把酒杯拿起來喝掉,並做一首詩。最有名的曲水流觴活動就是王羲之與朋友於蘭亭的一次聚會,那次聚會王羲之寫下《蘭亭集序》這個書法逸品。魏晉之後,上巳節成為上巳節的主要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