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就是要吃潤餅?其實這個習俗源於「寒食節」

本週將迎來清明節,許多民眾都準備前往家鄉掃墓、祭祖。除了祭祖外,清明節最不可錯過的美食之一就是「潤餅」。每逢這個時節,許多潤餅老店都會登上搜尋熱門,各地方政府也會提醒大家要節制,畢竟潤餅的熱量可不低。

 

不過為什麼清明節會有吃潤餅的習俗呢?其實最早的由來是源於「寒食節」。

 

「寒食節」又稱為「禁火節」,它的確切日期是在冬至後的第105日,但因為日子常常與清明節重複,所以寒食節的習俗也就貫徹到了清明節。隨著時代演變,民間不成文的規定會將寒食節定在清明節前一日。

 

而寒食節要吃潤餅的習俗,是源於春秋時代的傳說故事。晉文公重耳即位前離開晉國,在外流亡流亡了19年之久,在這期間有5名賢士誓死追隨。有一次重耳因不耐饑寒而昏倒,賢士介子推(介之推)「割股」,將自己的大腿肉割下,烹煮成肉湯給重耳食用,重耳也因此保住了性命。而這個故事正是「割股奉君」一詞的由來。

 

當重耳回到晉國登基後,介子推以「功不言祿」拒絕受封,決定回鄉與老母親隱居。後來重耳派人到山上搜索,希望能找到介子推,但因他拒絕下山,所以重耳決定放火燒山,逼迫他現身。

  

沒想到介子推仍未出現,最後發現介之推母子抱著樹被燒死。此事讓重耳後悔不已,從此下令,每到介子推的祭日,舉國上下都不得開火3日。而料理過程都不需要開火的潤餅,也成為寒食節必吃的食物。即使時代演變至今,已經沒有連3天吃寒食的習俗,但潤餅對於許多民眾來說,就是個代表性的應景食物。

 

(首圖示意圖 取自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