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肥也可以吃澱粉! 把握「飲食排序」原則 輕鬆控制血糖體重
「均衡飲食」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除了為身體提供適當能量,還能降低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均衡飲食包括透過食物獲得各種關鍵營養素,如維生素、礦物質等,然而,除了吃什麼,「怎麼吃」也很重要,美國Yahoo新聞邀請專家解析,教你如何吃出健康。
健康品牌Glow Natural Wellness創辦人、自然療法醫師桑茲(Michelle Sands)表示,控制「飲食排序」(Meal Sequencing)並不只是流行,而是有科學依據,亦即按照特定順序吃東西,對於血糖控制、降低食慾等有顯著影響。有研究人員指出,這是有效的飲食控制策略,特別是在預防、控制糖尿病和肥胖症。
三餐進食順序怎麼吃?
基本概念是先吃蛋白質、健康脂肪以及富含纖維的非澱粉類蔬菜,再來攝取像麵包、米飯等精緻碳水化合物,或是麵粉製成或添加糖的食物。舉例來說,較西式的三餐可以這樣吃:
早餐
先吃雞蛋(烹飪方式依照自己的喜好)
再來一點水果補充纖維
最後攝取全麥土司、鬆餅或餅乾
午餐
先來一盤綠色沙拉或烤蔬菜
全麥麵包的鮪魚或雞肉三明治
健康科技公司Twin Health首席醫療長莎亞(Lisa Shah)也是此進食方式的支持者,她建議晚餐可以這樣做:
先吃沙拉或富含纖維的無澱粉蔬菜
肉類蛋白質
小份薯條或其他澱粉類
想吃甜點的話放在最後
飲食排序有什麼好處?
透過先攝取蛋白質、健康脂肪與纖維,身體可以延緩胃排空速度、促進胰島素分泌、降低血糖快速上升,說明如下:
控制血糖
高血糖症(Hyperglycemia)是引發糖尿病的風險因素之一,透過改善餐後血糖,可以降低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對於已經患有糖尿病的人來說,依序進食有助控制血糖。莎亞強調,這對新陳代謝健康、荷爾蒙平衡、體重管理,甚至腦部清晰度(mental clarity)都很重要。
降低暴飲暴食可能性
先攝取蛋白質和纖維,可提高用餐時的飽足感,減少暴飲暴食的可能性。先攝取蛋白質也會促進GLP-1(促進飽足感的腸泌素,與熱門減肥藥物Ozempic等刺激的GLP-1相同)分泌,該種激素在食慾調節中,扮演一定的角色。
桑茲說,這是非常有用的體重管理策略,尤其人到中年,賀爾蒙變化可能會讓人食慾失調。
減少對食物的渴望
隨著血糖得到控制,可能會減少對會食物的渴望。血糖迅速上升會觸發多巴胺釋放,使人感覺良好,但也可能會讓人想要吃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某些情況下甚至可能導致食物成癮(food addiction)。莎亞強調,穩定的血糖可減少飢餓感波動,以及對零食、甜點的渴望。
有助控制體重
依據進食有助GLP-1分泌,抑制食慾並有助減重。一項日本的小型研究發現,對於糖尿病前期患者來說,飲食排序比單純調整餐點內容,更有效幫助減重。
有助降低慢性發炎
持續性高血糖可能導致慢性發炎,而慢性發炎與心臟病等疾病有關,也可能弱化免疫系統,依序進食則可以幫助穩定血糖,進而減少發炎。
飲食排序是一項簡單可行的策略,只要持續執行,就有望改善健康狀況。莎亞表示,改變進食順序就能明顯改善血糖,而不用完全拒絕碳水化合物,這種方式不僅簡單、不會構成負擔,同時具成本效益,非常適合應對糖尿病。
原文:First protein, then fiber. The science behind meal sequencing and how to do it.
編譯:顧佳欣
審稿編輯:黃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