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也會有運動傷害 肩膀受傷佔三成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游尚智/台北報導

炎炎夏日,最好的消暑活動莫過於跳入游泳池中,然而看似輕鬆的划水、踢腿,卻也會導致運動傷害;台北慈濟醫院復健科劉建廷醫師指出,游泳一般被認為是老少咸宜的運動,與其他運動相比,游泳受傷的機率雖然低,但對肩部、膝蓋、髖部、頸部而言,仍有較高的受傷機率。其中自由式、仰式、蝶式三種泳姿,有80%的推進力是藉由上肢划水所產生,因此肩部傷害大約佔所有游泳運動傷害的三到四成。

根據國外研究指出,75%的蛙式游泳選手在賽季中,至少出現三次內側膝部的疼痛症狀。劉建廷醫師表示,「夾擠症候群」與「內側膝痛」是最常見的兩種因游泳造成的運動傷害:

1.夾擠症候群:此為一種臨床症狀,包含多種不同診斷,如旋轉肌腱炎、肩峰骨刺、二頭肌肌腱炎、肩胛骨動作異常等,當手部抬高,肩部旋轉肌腱經過肩峰下的空間時,如果旋轉肌腱和肩峰下組織發生磨擦,造成肌腱或滑液囊腫脹發炎,就稱為夾擠症候群。

2.內側膝痛:內側膝痛則容易發生在蛙式游泳者身上,當蛙式踢水時,內側膝部(包括內側韌帶、髕骨股骨關節、鵝足肌腱、滑液囊)會承受一定壓力,一旦過度使用,就會出現發炎疼痛的症狀。

劉建廷醫師表示,無論夾擠症候群或內側膝痛,凡出現因運動導致的疼痛時,首先必須停止運動,並在前48小時於疼痛處冰敷,冰敷方式為每兩小時一次,每次15分鐘,並避免熱敷及推拿,以免造成患部發炎惡化。若疼痛仍持續無緩解,則必須盡速就醫做進一步檢查。針對運動傷害,一般復健科醫師會透過病史詢問、身體檢查、軟組織超音波檢查等方式為患者做診斷,急性期的治療方式包括口服抗發炎藥、注射治療和物理治療(如電療、熱療)等;若症狀演變為慢性,身上舊傷在運動後出現不適症狀,必須立即予以冰敷,以防再度發炎腫脹。

游泳運動容易因肩部柔軟度不足、肌力不足、力量不平衡或在突然增加訓練量、改變訓練方法時受傷,要避免運動傷害,就必須針對需經常反覆動作的關節肌肉做訓練,以強化耐受力。劉建廷醫師提醒民眾暖身運動和肌力訓練的重要,「運動前的暖身運動可以增加關節的活動度,是運動中非常重要的一環,而適當的肩部肌力訓練和伸展訓練可預防肌肉拉傷及肌肉疲勞性傷害。」最重要的是,游泳運動的訓練量不可貿然增加,必須循序漸進;預防受傷的同時,也要注意環境安全,避免在不安全的水域游泳、跳水,才能有個健康又安全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