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河生態豐富 又現百樣新物種

湄公河生態系統相當豐富,每年可以發現多種新的物種。(Photo by Terrazzo on Flickr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新南向探索新物種!世界自然基金會日前證實,科學家在生態豐富的東南亞湄公河一帶,發現包括「鱷蜥」等百種新物種。不過,部分動物卻被商人當作商品販售。外界擔心,當地叢林與河流生態系統逐漸受到道路、水壩與非法野生動物交易衝擊,許多物種可能在被發現之前早已滅亡。

據《印度泰晤士報》報導,每年科學家都會在泰國、緬甸、柬埔寨、寮國與越南湄公河地區發現數十種新物種。

世界自然基金會證實,經過冗長審查過程後確定,2016年共在當地發現115新物種,其中包括11種兩棲動物、2種魚、11種爬行動物、88種植物與3種哺乳類動物。

據《美國廣播公司》報導,這次公布的新物種包括外形像恐龍的越南「鱷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 vietnamensis),預估在越南數量不到200隻,而且受到採礦與商人收集販賣當作寵物的威脅。第二則是食蝸龜(Malayemys isan)、鼴鼠、臭蛙(Odorrana Mutschmanni)與「山區蹄蝠」。

世界自然基金會代表波世頓形容說,「山區蹄蝠擁有奇特與古怪的臉部結構,很像星際大戰的臨時演員。」該蹄蝠是在寮國與泰國森林被發現,而且科學家花了10年才證實是新物種。

過去20年來,在大湄公河共發現2,500新物種,換算每週可發現2種。基金會大湄公地區代表查普曼表示,「雖然當地物種面臨的威脅很多,但新物種的發現給予我們希望,在這裡從老虎到烏龜都可以存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