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改編電影史1】讓老電影接軌年輕人 影視聽中心連推3本漫畫
繼《消逝的後街光影》《畫電影的人》之後,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以下稱影視聽中心)與金漫獎得主簡嘉誠3度合作,於今年2月推出《女伶回憶錄》。透過容易吸收的漫畫圖像創作,使年輕讀者更認識台灣電影的發展脈絡。
2020年成立的影視聽中心,前身為國家電影中心,早在2018年、尚未改制前即著手規劃出版漫畫。影視聽中心推廣教育專員朱卿鋒解釋,彼時進行的「電影教育推動計畫」以舉辦活動居多,「因此希望將部分資源投入內容開發,如電影漫畫、繪本等圖文書籍。」
影視聽中心董事長藍祖蔚形容,過去國家電影中心易給人「老、舊、殘、破」之感,「這並非貶抑,指的是客觀物理條件,一些文物如老電影、舊鐵盒等,放在擁擠、昏暗的倉庫,還有膠卷的酸腐氣味,這些陳年事物要讓當代有感、產生對話,必須透過創新的媒體、載具或表達方法,漫畫就是一種年輕人容易接觸的形式。」
評估多位漫畫家的創作風格後,影視聽中心決定邀簡嘉誠合作。簡嘉誠在2013年金漫獎優勝作品《時空鐵道之旅》,把科幻奇想的時空穿梭情節,巧妙融入台灣百年鐵道史,考究詳盡深刻。獲邀以台灣電影為創作題材,他極有興趣,欣然接下任務。
更多鏡週刊報導
【漫畫改編電影史2】深入寶庫找題材 他挖出台灣電影消失的輝煌
【漫畫改編電影史3】引擎蓋綁攝影師取景 60年代拍片根本在玩命
【漫畫改編電影史4】漫畫家要求完美 《女伶回憶錄》改分鏡劇情幾乎打掉重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