潰瘍非小病嚴重恐致命 台大醫師教你4招防潰瘍穿洞

不要小看消化性潰瘍,如果控制不好導致穿孔,腸胃裡面的消化液或食物會從破洞流到本來無菌的腹腔,導致腹膜炎、甚至引發敗血症而危及生命。那為什麼消化道會潰瘍?潰瘍該怎麼辦?預防潰瘍穿孔,要從減少造成消化性潰瘍的危險因子做起,台大醫師提供4招協助您!

臺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治醫師、臺大醫學院外科助理教授李柏居接受《好心肝》雜誌訪問時指出,常聽到的「胃十二指腸穿孔」,顧名思義就是胃壁或腸壁破了一個洞。腸胃道穿孔多與消化性潰瘍有關,消化性潰瘍又可分為4種不同程度的損害:腸胃的第一層是黏膜層,侷限在黏膜的發炎叫表淺性腸胃炎;第二層是黏膜下層,若黏膜損傷深度接近到黏膜下層但尚未侵犯到,稱為胃糜爛、台語則叫破皮。

第三層是肌肉層, 侵犯到黏膜下層甚至穿越到肌肉層叫做潰瘍,肌肉層有神經分布,因此患者開始會出現不舒服的症狀;第四層是漿膜層,當潰瘍深度穿過漿膜層,就是整個腸壁或胃壁都破掉了,稱為潰瘍穿孔。(請看下圖)

消化性潰瘍好發的部位接近幽門附近,幽門正是胃到十二指腸的關卡,因此幽門兩邊包括胃竇部,以及十二指腸的第一個部位叫球部,就是最常見潰瘍穿孔的位置。

臨床上,十二指腸潰瘍穿孔的比例遠遠高於胃潰瘍穿孔,約9成是十二指腸穿孔。此外,病患可能在胃竇部以及十二指腸球部同時存在著消化性潰瘍,但幾乎不會兩個部位同時都破掉。

潰瘍穿孔因為可能引起腹膜炎,典型症狀是正中上腹部有突發性尖銳的劇痛,這種痛感會持續存在且與時俱增,就算吃止痛藥也效果不大,患者多半會因此到急診求治。

預防潰瘍穿孔,要從減少造成消化性潰瘍的危險因子做起:

  1. 檢查是否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幽門螺旋桿菌還是消化性潰瘍的最大主因,其他危險因子則是加重已經存在的潰瘍,當這些危險因子都沒有控制好,繼續惡化就會造成穿孔。

  1. 注意服用藥物種類:比如長期使用非類固醇止痛藥(NSAIDs)或類固醇。患者若有潰瘍病史,應該主動告知醫師,可以改用其他比較不傷胃的止痛藥;至於類固醇若治療需要必須使用,醫師可給予制酸劑來保護患者的胃,減少胃酸,潰瘍就不會那麼嚴重。

  1. 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嗜好菸、酒、檳榔、咖啡或辛辣刺激的食物,且常常睡眠不足、吃飯沒有定時定量,這些都是容易導致消化性潰瘍的危險因子,應該戒除。

  1. 壓力也會引發潰瘍:壓力增加時會使得胃酸分泌增加,比如燒燙傷患者、加護病房患者或接受重大手術患者,因遭逢極大壓力,就算過去沒有潰瘍病史,醫師也可能會給這類患者使用制酸劑來降低胃酸,降低潰瘍發生的機率。

延伸閱讀:胃十二指腸穿孔!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