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從撿塑到減塑 追求海洋永續

中國時報【賴峰偉】 海廢曾是澎湖的夢魘,而今清海廢已成澎湖的驕傲。下一步,澎湖要從「撿塑」到「減塑」,減輕環境負擔,為海洋永續盡心力。 今年1至8月澎湖已辦理81場淨灘、清理263噸垃圾,去年一整年只有23場淨灘、清理45公噸垃圾,澎湖正積極迎戰海廢。目前澎湖縣五鄉一市淨灘比例超過9成,預計10月可完成全縣淨灘,創下全國紀錄。 淨灘只是治標,唯有源頭減量才能治本,澎湖要從「撿塑」邁向「減塑」,減少使用塑膠製品,避免塑料垃圾入海。 世界經濟論壇研究報告指出,每年有8百萬噸塑膠垃圾流入海洋,等於每1分鐘就有一輛垃圾車的塑膠入海,預估2050年海洋塑膠重量將超過魚類。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2018年5月調查臺灣本島包括澎湖、小琉球、蘭嶼等離島,確認臺灣領海範圍每立方公尺海水中有0.016到64.12個塑膠微粒不等。 研究發現,自來水、海水、沙灘砂礫與貝類中所含的塑膠微粒,將透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塑膠微粒容易沾上雙酚A、戴奧辛、多環芳香烴及重金屬等,嚴重危害人體健康。 因此,我將祭出「減塑第一箭」,要求縣府所轄所有機關、學校,並協請中央駐縣單位全面減用塑膠製品,自備環保餐具、環保杯,避免提供瓶裝水。訂購餐點、茶水時,優先採用提供可重複清洗餐盒、桶裝茶水的業者,減少使用一次性塑膠製品。 一系列減塑計畫將陸續啟動,包括輔導外燴業者改用重複使用餐具、裝設飲水機設備、建立循環杯租借模式、鼓勵民宿飯店業不提供一次性備品等措施,逐步落實減塑,為民眾健康、海洋永續努力。